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減少的概述

1、定義

血小板減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計數<100×109/L。血小板減少見于多種血液性疾病、風濕免疫病、放化療損傷及藥物相關性血小板減少。根據血小板減少程度可出現不同臨床表現:輕者可有皮膚出血點、淤斑,牙齦滲血、鼻衄,重者可表現為臟器出血:如嘔血、黑便、血尿及腦出血等。

2、症狀部位

血液

3、症狀科室

血液科

4、常見病因

血液系統疾病,藥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血小板生成減少或無效死亡(百分之20):

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生成減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藥物,惡性腫瘤,感染,電離輻射等損傷造血干細胞或影響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這些因素可影響多個造血細胞系統,常伴有不同程度貧血,白細胞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血小板破壞過多(百分之35):

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常見的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藥物血小板減少,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破壞過多包括感染,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血小板在脾內滯留過多(百分之20):

最常見于脾功能亢進。

血小板減少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血小板減少的檢查方法

血小板計數是判斷血小板減少的最直觀依據,對于及早發現和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血小板計數<100×109/L時就可診斷為血小板減少症,重症患者血小板計數<5.0×109/L.

血清學檢查也是判斷血小板減少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功能檢測法和免疫檢測法,對于診斷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敏感性均較高。功能檢測法用于檢測能夠激活血小板并直接引起臨床上血小板減少的抗體,包括14C-血清素釋放試驗和肝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實驗,是目前診斷血小板減少的金標準。

免疫檢測法主要檢測抗肝素-PF4復合物抗體或抗PF4與其他聚合離子復合物的抗體,包括酶聯免疫吸附法和快速顆粒膠免疫法。酶聯免疫吸附法應用最廣泛,可以分為同時檢測IgG、IgA和IgM的多抗體試劑盒及IgG特異性試劑盒。快速顆粒膠免疫法耗時短,實驗結果如為陰性,可直接排除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

2、血小板減少的診斷鑒別方法

血小板壽命縮短:會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于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后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症不會像繼發于凝血性疾病那樣表現出組織內出血(如深部內臟血腫或關節積血)。

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種原明不明的異常增生伴血小板持續增多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臨床表現:有出血、血栓形成引起的症狀和體征,脾大。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征,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根據發病年齡、臨床表現、血小板計數、病程長短及預后將本病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血小板減少的危害

1、血小板減少的危害可引起粘膜出血,如鼻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腸道粘膜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陰道出血等。

2、血小板減少患者在手術后大出血,這也是屬于血小板減少的危害表現之一。

3、血小板減少多發性瘀斑、紫癜最常出現于腿部。

4、血小板減少的出現引起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內出血可危及生命。這也是由于血小板減少的危害所致。

血小板減少的防治方法

1、血小板減少的預防方法

避免外傷,出血嚴重者須絕對臥床休息。慢性血小板減少症患者,可據實際情況,適當參加鍛煉,避免七情內傷,保持心情愉快,飲食宜細軟,如有消化道出血,應進半流質或流質,忌食煙酒辛辣刺激之物。

預防血小板減少症的措施要注意,斑疹病癢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或九華粉洗劑涂擦,注意皮膚衛生,避免抓搔劃破皮膚引發感染。

預防感冒,密切觀察紫斑的變化,密度、顏色、大小等,注意體溫、神志及出血情況,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預后及轉歸,從而予以及時的處理。

多吃血豆腐、韭菜等含鐵高的食品蔬菜,并根據自身條件和情況看醫生。

患者平素應忌食油膩、生硬食物,蝦、蟹及海腥發物亦不宜食,特別是陰虛內熱者還須禁忌辛棘炙、煎炒燒烤之物。應以進食清淡、低脂、高蛋白食物為宜。

增強體質。平素應加強起居調攝,早睡早起,增強體質也不失為預防本病的一種有效方法。

2、血小板減少的治療方法

1、輸血。黏膜出血、內臟出血是血小板減少主要出血表現。嚴重時應到醫院進行注輸血小板,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2、食療。日常食療保健對血小板的增加,其輔助效果也是很有幫助的。下面列舉三種養生膳食。參蓮粥,具有補氣養血功效;白茅根藕節煎,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功效;花生米燉紅棗,具有補氣攝血功效。

3、激素治療。在西醫臨床上最常見的血小板減少的治療方法是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雌激素適用于急性期的止血。但只能短期其效果,長期使用則效果大大減弱。

4、中醫治療。中醫根據患者的病情治療時以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滋陰補氣的治療手段為主。對慢性疾病比較有效。

5、脾臟切除。切除脾臟是患血小板減少症患者較常接受的一種治療方法。對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患者來說,其患病基本原因在于其體內的血小板被誤認為外來因子或者是病變細胞,而遭到免疫細胞的攻擊。因而切除脾臟后免疫細胞將減輕對血小板的攻擊。此舉可控制疾病。

6、免疫制劑的應用。免疫抑制劑具有抑制機體免疫反應的作用,從而能降低抗體免疫反應。此藥物也能用于治療血小板減少。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