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糞造影檢查

排糞造影檢查的基本信息

1、定義

排糞造影(defecography, DFG)是通過向病人直腸注入造影劑,對病人“排便”時肛管直腸部位進行動、靜態結合觀察的檢查方法。根據造影劑不同,分為鋇液法和鋇糊法。它能顯示肛管直腸部位的功能性及器質性病變,為臨床上便秘的診斷治療提供依據。該方法自60年代起有人用于小兒巨結腸和直腸脫垂的研究,70年代后期逐步應用于臨床。我國于80年代中期起開展排糞造影臨床研究,并制定了相應的診斷標準。

2、專科分類

消化

3、檢查分類

糞便/寄生蟲檢查

4、適用性別

男女均適用

5、是否空腹

非空腹

排糞造影檢查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正常值

肛直角: 靜態70-140°,力排110-180°,提肛75-80°,肛上距<3-4cm。恥骨直腸肌長度: 靜態14-16cm,力排15-18cm,提肛12-15cm,直腸前突<3cm,排空造影劑

2、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有解大便困難,慢性便秘,黏液血便,肛門墜脹,排便時會陰及腰骶疼痛等。 便秘是多種疾病的病理過程引起的一種復雜的症狀。 分類除了因疾病和藥物導致的便秘外,主要是腸道功能性便秘。大致分為3類:結腸慢傳輸性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結腸慢傳輸性和出口梗阻性便秘。

需要檢查的人群:大便困難,慢性便秘,黏液血便,肛門墜脹等症狀的患者。

排糞造影檢查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

1、檢查過程

檢查前日午后2、4、8小時沖服番瀉葉9~15g,以清除積糞。檢查時,先將導管在透視下插入肛門,注入鋇液約50mL,使之進入乙狀結腸及降結腸遠端;拔出導管,向肛門插入注射槍,注入糊狀造影劑約500g。囑病人坐在坐桶上,調整高度使左右股骨重合并顯示恥骨聯合。分別攝取靜坐、提肛、力排、排空后直腸側位片,必要時攝正位片,同時將整個過程錄制下來。

將一種特制糊狀造影劑注入被檢查者直腸內,在符合生理狀態下對肛腸、直腸及盆底作靜態和動態觀察,主要診斷肛腸、直腸功能性疾病,如直腸黏膜脫垂,直腸套迭,直腸前突,會陰下降綜合征及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等,是決定治療方式的可靠依據。

2、注意事項

檢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飲食,注意正常的作息,防止內分泌混亂。 檢查時要求:積極配合醫生的要求。

排糞造影檢查的相關疾病和症狀

1、相關疾病

大便失禁,直腸前突,孤立性直腸潰瘍綜合征,便秘,直腸脫垂,便血,肛管內括約肌痙攣性收縮,會陰下降綜合征,直腸內套疊,直腸膨出

2、相關症狀

黃綠稀溏,痢下多血,腰骶疼痛,肛門墜脹,便秘

排糞造影檢查的不適宜人群和不良反應

1、不適宜人群

暫時不明。

2、不良反應

暫時不明。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