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的概述

1、定义

心肌缺血(myocardial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

2、症状部位

心脏。

3、症状科室

心血管内科。

4、常见病因

4.1、高脂肪饮食

现代人们的饮食越来越多,不像以前物资匮乏,因此,不少人经常会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而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的摄入,会导致身体增加血管内脂质、甘油三酯等垃圾成分,从而加速了血管的堵塞,一旦血管堵塞就会出现心脏病问题。

4.2、久坐不运动

现在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可以在办公室完成的,于是,有更多的人经常坐在办公室,不运动,于是身体的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导致了身体的肠胃蠕动缓慢,容易增加便秘和痔疮等等风险,从而还会导致心肌缺血。

4.3、长期吸烟、喝酒

相关研究表明,吸烟的男性比没有吸烟的患心脏病死亡率增160%。深呼吸一口香烟,相当于吸入4千种有毒的化学物。吸一口烟,尼古丁只需7.5秒就到达血液中,然后到达大脑,引起一些分泌的增加,脉搏跳动增快,导致血压升高,血管收缩。一氧化碳到了体内,迅速跟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缺氧。吸烟时感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其实就是这些“毒物”起作用,从而引起血管狭窄,引发严重的心脏病。

4.4、熬夜

长期熬夜会导致心律不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肌缺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冠脉广泛病变基础上反复心肌缺血引起进行性心功能受损。

心肌缺血可引起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通过对狗的实验表明:冠脉被阻塞20分钟后再通,可使缺血心肌的心功能降低并持续数天,但最后可完全恢复。这种缺血后暂时的心功能低下被称为“心肌击昏或心肌顿抑”。但长期慢性心肌灌注不足,可引发持久性的左室功能障碍,就是“心肌冬眠”状态。如果在冠脉广泛狭窄的基础上,反复出现短暂的冠脉阻塞,就会对心功能造成进行性损害,最后导致心衰,出现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症状。

心肌梗死后心脏扩大导致进行性心功能损害。

研究表明,如果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占左心室的40%或以上,将引起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猝死。心梗后,梗死区扩展、变薄、坏死区膨胀,导致心室出现明显的几何形状改变和心室扩张。对1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尸检发现:100%有心肌梗死,其梗死范围从8%-46%不等,梗死面积大于30%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占28%,而梗死面积小于20%者也达到28%。这说明心肌梗死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肌缺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

1.1、胸部X线检查

主要表现为心影增大,且多数呈主动脉型心脏(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右心室多数正常),少数心影呈普大型。并可见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等。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表现,但肺动脉段改变不明显。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可有全心或左心扩大征象,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X线检查心脏多不大,亦无心腔扩张。可有肺淤血、肺间质水肿及胸腔积液等征象。有时可见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

1.2、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反映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绞痛发作时,常显示ST段降低,T波低平或倒置。发作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有时可伴有心律失常。平时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改变的病人可作负荷试验,增加心脏负荷,增大心肌耗氧量,暂时诱发心肌缺氧的电生理改变。

1.3、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楚地显现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不仅可以为确诊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提供证据,而且可以观察到病变的确切部位、范围、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的情况。

1.4、心脏超声检查

可见心腔内径扩大,并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为主;室壁呈节段性运动减弱或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多数患者伴有二尖瓣口返流,并可见主动脉瓣增厚及钙化。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提示心脏普遍性扩大,常以左室扩大为主,并有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腔内径增大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室壁常呈多节段性运动减弱、消失或僵硬,有别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是室壁运动常呈普遍性减弱改变,有时可见到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

2、心肌缺血的诊断鉴别方法

2.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科危重症,发现越早,治疗越早,预后越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典型表现为T波高尖、ST段抬高等。一般情况下,医生通过问诊患者病史、病情,再结合心电图的相关表现,就能及时诊断。所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心电图是把“神器”,它具备基石性的诊断地位。

2.2、陈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过后,很多患者有留下特殊的心电图信号,如病理性Q波。但如无确切心梗的病史,不要仅仅依靠心电图就给患者定诊“陈旧心肌梗死”,因为部分正常人、心肌病的人群,也会出现异常Q波。如果有如此表现,一定要看医生,结合其它一些检查,明确诊断。

2.3、心绞痛

心电图在诊断心绞痛方面,心电图也是一个相对可靠的指标之一。因为,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心电图上也会出现T波、ST段的改变。但是,朋友们请注意,是发作时才有心电图改变,所以,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才是诊断心肌缺血更靠谱的标准之一。在不活动的时候,仅仅有轻微的T波、ST段问题,不是冠心病诊断的可靠标准,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冠心病误诊原因之一。

心肌缺血的危害

1、心肌缺血会损害舒张功能

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血,应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2、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

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易产生不利影响。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

心肌缺血的防治方法

1、心肌缺血的预防方法

1.1、善待症状,处惊不变。对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确对待,既不掉以轻心,又不过于忧虑,在病情剧变发作时,不紧张惊慌,保持平和心态,泰然处之。除按医嘱服药,把精力投入食疗,饮食上做到:杂:粗细粮搭配;混:荤素搭配,以素为多;淡:低盐少糖,清淡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饮酒吸烟。

1.2、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这是心肌缺血的预防措施。

1.3、休闲娱乐,轻松悠然。把增多的休闲时间用于文化娱乐活动。活动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1.4、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

2、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2.1、硝酸酯类

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剂型包括片剂、针剂、贴膜和喷雾剂等。硝酸酯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的机制是降低前、后负荷及耗氧量;改变心肌血流重新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灌注。但这类药可迅速发生耐药性,停药后可逆转。

2.2、钙拮抗剂

如心痛定、合心爽、异搏定和氨氯地平等。钙拮抗剂抗心肌缺血的机制包括直接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与释放。这类药物没有耐药性,可反射性增快心率,有的药物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

2.3、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的机制包括阻滞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区供血;改善心肌代谢。但β受体阻滞剂可扩大心腔容积、延长射血时间而增加氧耗。服用这类药时,不可骤停,否则有反跳现象。应注意其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

2.4、ACEI类

目前,对这类药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仍有争议。主要焦点是ACEI类药不增加缺血区供血,可出现“窃血”现象。

2.5、其他

如双嘧达莫、吗多明、尼可地尔、哌克昔林、卡波罗孟和Na+/H+交换抑制剂等。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