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的基本信息

1、定义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urs)可引起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该病毒有3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病毒的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病毒的分离鉴定虽是常用方法,但一般的临床实验室难以进行。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PCR和核酸杂交。血清学诊断方法有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ELISA方法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粘膜侵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生长繁殖,并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尤多,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此时血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已足够将病毒中和,则疾病发展至此为止,形成顿挫型脊髓灰质炎,仅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以将其中和,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偶尔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异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故脑脊液和粪便内病毒存留时间较长。因此,人体血循环中是否有特异抗体,其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

2、专科分类

传染病检查

3、检查分类

病原微生物检查

4、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

非空腹

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阴性。

2、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或轻或致麻痹。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性可用于诊断脊髓灰质炎。

需要检测的人群: 神经麻痹,肌肉麻痹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

在大型装置中培养细菌。富含病毒培养液的去除。通过沉淀将病毒物质浓缩。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最终纯化病毒。

2、注意事项

检查前:发现病毒血,神经麻痹,肌肉麻痹,呼吸麻痹等现象就要及时检查。

检查后: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数天之后,体内即产生相应抗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相关疾病

小儿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小儿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周期性瘫痪,抗体,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代偿性多汗症,髓性多汗症,下丘脑多汗症

2、相关症状

四肢酸痛无力,顽固性失眠,继发性失眠,情绪性失眠,紧张性失眠,脊髓压迫,入睡障碍性失眠,保持睡眠障碍性失眠,骨骼停止发育,声带麻痹

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不适宜人群

无检查适应症者不宜做此项检查。

2、不良反应

一般无并发症和危害。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