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

肝衰竭的概述

1、定義

肝臟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因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謝、分泌、生物轉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故又被稱為“加工廠”。當受到多種因素(如病毒、酒精、藥物等)引起嚴重損害時,造成肝細胞大量壞死,導致上述功能發生嚴重障礙或失代償,進而出現以凝血機制障礙和黃疸、肝性腦病、腹水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症候群,稱之為肝衰竭。臨床以極度乏力、食欲下降、腹脹、惡心、嘔吐、神志改變等為主要症狀,由于病情進展迅速、治療難度高,醫療費用昂貴,總體預后較差。

2、症狀部位

肝臟

3、症狀科室

內科、消化內科

4、常見病因

病毒,酒精,藥物

肝衰竭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目前在我國,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約占80-85%),其次是藥物或肝毒性物質(如酒精、化學制劑等);而在歐美國家,藥物是引起急性、亞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酒精則常導致慢性肝衰竭。另外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寄生蟲感染等也可導致肝衰竭的發生。

兒童肝衰竭的病因未明多見,遺傳代謝性疾病(包括肝豆狀核變性、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Reye綜合征、新生兒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朱世殊等分析120例肝衰竭患兒,在嬰兒組和1歲以上組中病因不明均占第一位,分別為40.6%和 30.7%。

造成肝衰竭的病因可以是單一因素,如感染某種肝炎病毒、酒精中毒、服用某種藥物等,也可以是多種因素共同所致,如在慢性肝炎基礎上重疊感染其他病毒、慢性酒精中毒基礎上合并病毒感染等。

肝衰竭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肝衰竭的檢查方法

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此項檢查為正確反映損害嚴重程度的最有價值的指標之一,有助于早期診斷。本試驗要求嚴格,需由有經驗者負責,力求準確。表現為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

膽堿酯酶測定

此酶由肝細胞合成,故嚴重肝損害時,血清膽堿酯酶明顯降低。

膽酶分離現象

膽紅素逐漸升高而谷草轉氨酶(ALT)卻下降。80%的ALT存在于肝細胞漿內,當肝細胞損害時,細胞膜通透性改變,ALT逸入血液內,早期ALT可升高,隨病情加重,到一定時期該酶已耗竭,加之其半衰期短,血清中ALT下降,提示預后不良。

AST/ALT比例動態觀察

病后10日內測定,對預測病情及預后有一定意義。ALT主在肝細胞漿內,谷草轉氨酶(AST)大多存在于線粒體內,正常AST/ALT比值為0.6。當肝細胞嚴重損害時,AST從線粒體排出,其比值即>1。

氨基酸(AA)測定

包括尿氨基酸總量及血清氨基酸分析。幾乎所有氨基酸均在肝內代謝,由肝細胞合成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當嚴重肝損害時,AA不能被利用而引起AA代謝障礙及平衡失調。首先尿AA總量明顯增加,血清中芳香族氨基酸增高,支/芳比值由正常3~3.5下降為至1.0以下。

2、肝衰竭的診斷鑒別方法

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內出現Ⅱ度及以上肝性腦病,黃疸可小于正常值上限10倍,短期內黃疸進行性加深;查體或超聲提示肝臟進行性縮小。

亞急性肝衰竭:起病較急,發病期限為15日~26周,黃疸迅速加深,要求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umol/L。

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礎上,短期內發生上述急性(亞急性)肝功能失代償表現,化驗TBIL≥171umol/L,同時PTA≤40%。

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礎上,肝功能進行性減退和失代償。診斷要點為:有腹水或其他門脈高壓表現(血象降低、消化道出血等);可有肝性腦病;血清總膽紅素升高(可以小于正常值上限10倍),白蛋白明顯降低;必須存在凝血功能障礙,PTA≤40% 。

肝衰竭的危害

肝衰竭的病死率為73.9%,其中急性肝衰竭、亞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病死率分別為87.8%、69.3%、66.5%,凝血功能越差,病死率越高。

肝衰竭的防治方法

1、肝衰竭的預防方法

對于存在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應做到每年定期檢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復制狀態,發現肝功能異常,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慢性肝炎患者一旦出現黃疸就要及時住院,警惕肝衰竭。

已經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患者,不可擅自停用藥物,一旦停藥會造成病毒大量復制,引起的免疫反應會出現急性肝衰竭。要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等,了解是否出現病毒變異,一旦出現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停藥的標準要按照指南精神執行;

對于酗酒者,戒酒是必須的,還要堅持戒酒;

藥物使用應慎重,常見的藥物性肝衰竭中中藥不可忽視,摒除“中藥無害”的想法。

2、肝衰竭的治療方法

目前肝衰竭的臨床治療尚無特異有效的治療手段,強調綜合治療,包括內科基礎治療、人工肝支持治療和肝臟移植治療三方面。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