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概述

1、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2、别称

3、发病部位

全身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孕产妇

6、科室

妇产科

产后出血的典型症状

1、产后出血的典型症状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可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前、之后或前后兼有。阴道流血可为短期内大出血,亦可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一般为显性,但也有隐性出血者。

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不同。短期内大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需要注意在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可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此时仍需要严密监测,对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评估出血量并进行积极救治。临床中往往存在当失血到一定程度出现失代偿表现如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才引起重视,这样失去了最佳救治时机。此外,如产妇原已患贫血,即使出血不多,亦可发生休克,且不易纠正。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2、产后出血的分类

无分类。

产后出血的病因病机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产后出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正确的测量和估计。临床上常用的估计失血量的方法有: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休克指数等。出血量测量不准确将丧失产后出血的最佳抢救时机。突然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如软产道裂伤缝合时间长)和未被发现的血肿常常是延误诊治的重要原因。

根据阴道出血时间、数量和胎儿、胎盘娩出的关系,可初步判断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几种原因常常互为因果。

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心衰,水电解质紊乱而至死亡。

产后出血引起产妇贫血,抵抗力低下,加以宫腔操作机会增加,使产后感染几率增加,因此,宜采用广谱抗生素防治生殖道感染。

严重的产后出血引起循环衰竭者可继发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内分泌功能遭到破坏,患者因缺乏泌乳素而无乳汁分泌,缺少甲状腺素,故有畏寒,体重增加,基础代谢率降低,葡萄糖耐量试验升高。

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案

1、产后出血的预防方法

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孕前及孕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应在治疗后再受孕,必要时可在早孕的时候终止妊娠; 对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产前检查,提前入院,做好抢救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严密观察产程,积极处理;加强产后观察:产后 2 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应在产房中观察 2 小时,注意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会阴切口、宫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

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为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