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腸炎怎么辦

真菌性腸炎怎么辦

1、真菌性腸炎一般治療和對症治療。

臥床休息,消化道隔離。給予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限制進食牛奶以防腹脹。避免刺激性、多渣食物,防止誘發腸穿孔。退熱可用物理降溫。停用原有抗生素。忌用止瀉藥。可應用微生態制劑。

2、真菌性腸炎液體療法。

2.1、靜脈補液。

進食少、失水明顯的患者,應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熱量,及時糾正酸堿平衡和電解質紊亂。

2.2、口服補液。

適用于輕度失水者和靜脈補液后病情已有改善者。

3、真菌性腸炎白色念珠菌性炎。

一般口服克霉唑,每次1g,1日3次。制霉菌素100萬U,口服1日3次。

4、真菌性腸炎毛霉菌性腸炎。

早期可用X線照射。中晚期可手術切除凝固法治療。

5、真菌性腸炎曲菌性腸炎。

用兩性霉素B注射治療。服用大劑量碘化鉀液,每日20~30g,服3~4周,如系肉芽腫性損害,可用手術切除。

6、真菌性腸炎隱球菌性腸炎。

試用兩性霉素B、克霉唑、制菌霉素、口服碘化鉀、磺胺嘧啶或局部照射X線治療。或兩者同時應用。局限性可手術切除。

腸炎飲食的注意事項

1、腸炎飲食注意低脂、少纖維。

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症狀加重,因此患者不應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纖維食物。忌食多脂肪食物,以免加重腹瀉。

2、腸炎飲食注意食物應以易消化,質軟少渣,無刺激性為宜。

少渣食物可以減少腸蠕動,使腹瀉得以緩解,可進食雞蛋、細掛面、爛米粥等。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和水果、蔬菜盡量少吃。

3、腸炎飲食注意排氣、腸鳴過強時。

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卜、南瓜、牛奶、黃豆等。

4、腸炎飲食注意飲食衛生。

慢性腸炎病人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易并發感染,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禁食酒類以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盡量不在外面飯店、飲食攤用餐。

5、腸炎飲食注意積極治療腸炎。

臨床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粘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里急后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對身體危害大,更有很多患者,死亡腹瀉,所以,腸炎患者,要積極治療。

真菌性腸炎的症狀

1、念珠菌腸炎。

好發于兒童,尤其是營養不良或嚴重衰竭的嬰兒。主要表現為腹瀉,大便每天10~20次,呈水樣或豆腐渣樣,泡沫比較多且呈黃綠色,可伴有腹脹、低熱,甚至嘔吐,但腹痛少見。

2、曲菌腸炎。

曲菌腸炎臨床表現以腹痛和血便為主,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而腹瀉常不典型,也缺乏念珠菌腸炎的遷延性經過,侵犯血管后易發展為播散性曲菌病。

3、組織胞漿菌腸炎。

起病緩慢,有發熱、消化不良、腹瀉、黑便、腹痛,有時嘔吐。

4、毛霉菌腸炎。

其特點是血管栓塞后引起黏膜潰瘍 甚至穿孔的表現,多伴有胃的感染和胃潰瘍,可出現腹痛,腹瀉,嘔血和黑便 ,或腸穿孔 導致腹膜炎 ,或侵入胃腸血管導致血行播散,病情發展快,病死率高。

5、副球孢子菌腸炎。

主要症狀是腹痛,右下腹可觸及腫塊,伴腹瀉,嘔吐,往往由于出現腹水 和腹腔淋巴結腫大而易誤診為結核或腫瘤。

6、地絲菌腸炎。

症狀有腹痛,腹瀉,膿血便或黏液便 ,與痢疾。多伴有口腔地絲菌病。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