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乳鏈球菌傳播途徑

無乳鏈球菌傳播途徑是什么

1、無乳鏈球菌傳播途徑

無乳鏈球菌傳播的主要途徑為垂直傳播,且與分娩有關,如果孕婦感染無乳鏈球菌,新生兒就可能在出生時吸入感染的羊水或通過產道時感染無乳鏈球菌。新生兒感染無乳鏈球菌能夠導致敗血症,肺炎和腦膜炎,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也可能遺留長期病理狀態如耳聾、視力受損、發育障礙以及腦癱等。新生兒的感染根據感染時間可以分為早期侵入性感染、晚期侵入性感染。新生兒感染GBS主要表現為早期侵入性感染,早期侵入性感染以新生兒敗血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基于無乳鏈球菌感染引起孕婦和新生兒相關症狀、疾病的嚴峻性,產前篩查無乳鏈球菌顯得尤為重要。而分娩傳播是新生兒感染無乳鏈球菌的主要途徑。因此通過抗生素預防能夠有效降低無乳鏈球菌垂直傳播引發新生兒早期侵入性感染。

2、無乳鏈球菌感染如何治療

無乳鏈球菌群對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以及紅霉素等均敏感,但其敏感程度比A群鏈球菌為差。已有人提出應將青霉素劑量加大到20萬~25萬U/(kg·d),且可適當延長療程。也有人主張將青霉素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合應用,可取得良效。已有Ⅰa、Ⅱ及Ⅲ型菌抗原疫苗,如給孕婦接種,所產生的特異性IgG抗體,可通過胎盤保護胎兒,可明顯降低新生兒的早期發病。

3、無乳鏈球菌感染的發病原因

無乳鏈球菌群感染占全部鏈球菌感染的8%左右。根據表面抗原的不同可分為九個亞型,即Ⅰa,Ⅰb,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在血碟上可呈甲型、乙型或丙型溶血反應,溶血菌株所產生的鏈球菌溶血素與A組菌的O與S不同,無抗原性。按照生化分類法,此群菌為無乳鏈球菌。

無乳鏈球菌感染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1、早期發病

乃由于嬰兒受到產道中細菌感染引起。發病于出生后7天之內。多表現為肺部感染、敗血症和腦膜炎。發病早者出生時即發生呼吸窘迫症。病死率很高,往往在50%~80%,死亡者Ⅱ型菌較多。

2、晚期發病

多為母親產后并發症引起。發生于出生7~30天以內。以敗血症和腦膜炎為多見。菌型以Ⅲ型為多,特別是腦膜炎,90%以上為Ⅲ型引起。病死率比早期發病者為低。腦膜炎的病死率為14%左右。

3、年輕女性在接受婦科檢查、治療以及妊娠分娩后,容易發生B鏈球菌群泌尿系統感染和子宮內膜炎。也可發生肺炎、腦膜炎、肝膿腫、敗血症等。年紀大、特別已患有某些慢性病者,不論男女均可被感染。較長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類及其他免疫抑制劑者亦然。病死率較高,有人報告為29%~52%。據Schlievert等報道,有4例臨床表現為TSLS患者,只培養出B鏈球菌群而無A群鏈球菌及葡萄球菌。

無乳鏈球菌感染的并發症有什么

1、肺炎:

肺泡和肺間質發生炎性病變。出現發熱,呼吸急促,持久干咳,深呼吸和咳嗽時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幼兒患上肺炎,症狀常不明顯,可能有輕微咳嗽或完全沒有咳嗽。應注意及時治療。

2、泌尿系統感染:

常見的有尿道炎、膀胱炎、陰道炎。

3、軟組織感染:

組織出現紅、腫、痛症狀或化膿發炎。

4、敗血症:

全身性的嚴重感染。臨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狀、皮疹瘀點、肝脾腫大和白細胞數增高等。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