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症狀

腦癱症狀

1、共濟失調型腦癱和痙攣型四肢癱症狀是什么

1.1、共濟失調型:腦癱患者以小腦受損為主,以及錐體系、錐體外系損傷。主要特點是由于運動感覺和平衡感覺障礙造成不協調運動。為獲得平衡,兩腳左右分離較遠,步態蹣跚,方向性差。運動笨拙、不協調,可有意向性震顫及眼球震顫,平衡障礙、站立時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寬、醉漢步態、身體僵硬。肌張力可偏低、運動速度慢、頭部活動少、分離動作差。

1.2、痙攣型四肢癱:腦癱患者症狀以錐體系受損為主,包括皮質運動區損傷。牽張反射亢進是本型的特征。四肢肌張力增高,上肢背伸、內收、內旋,拇指內收,軀干前屈,下肢內收、內旋、交叉、膝關節屈曲、剪刀步、尖足、足內外翻,拱背坐,腱反射亢進、踝陣攣、折刀征和錐體束征等。

2、小兒腦癱的症狀是什么

2.1、運動障礙:腦癱兒童的運動能力低于同年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2、姿勢障礙:腦癱兒童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別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些嚴重的病例頭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于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于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后搖晃。

2.3、智力障礙:在所有的腦癱兒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約有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有一席之地/4。

2.4、語言障礙:大多數的腦癱兒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有的表現為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有的表現為發音不清或口吃,有的還表現為失語症,即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這種情況尤其以手中徐動型的腦癱占比例為大。

3、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是什么

3.1、患兒突然僵硬:在某些體位,如在仰臥位時給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體或擁抱他時感到困難。

3.2、進食差:吸和吞咽差。舌頭常將奶和食物推出。閉嘴困難。

3.3、異常行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靜,睡得太多,或者3個月時還不會笑。

3.4、早期症狀:新生兒或3月嬰兒易驚、啼哭不止、厭乳和睡眠困難。早期喂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困難,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礙。感覺閾值低,表現為對噪聲或體位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生后不久的正常嬰兒,因踏步反射影響,當直立時可見兩腳交互邁步動作。3月齡時雖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個月仍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既要懷疑小兒腦癱。

適合腦癱患者的飲食有哪些

1、腦癱患者宜多喝牛骨髓粥

1.1、原料及做法:牛骨髓油10~15g,黑芝麻12~15g,糯米40~60g,桂花鹵3~6g,白糖30~60g。將糯米、黑芝麻分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清水熬煮成粥,加入牛骨髓油、白糖稍煮,撒上桂花鹵即成,待溫服食治療腦癱。

1.2、功效:充養骨骼,補益腦髓。適宜小兒腦性癱瘓屬肝脾不足證。

1.3、服用:1劑/d,分3次服,連服數目。

2、腦癱患者宜多喝羊脊骨粥

2.1、原料及做法:治療腦癱,羊脊骨1節,粳米30~50g,陳皮3~6g,草果1~2枚,生姜20~30g,食鹽適量。將羊脊骨切碎,加入陳皮、草果、生姜、食鹽同煮。取汁,加入粳米,共煮成粥即可,待溫服食。

2.2、功效:通督脈,填精補髓。適宜小兒腦性癱瘓屬腎精虧虛證。

2.3、服用:1劑/d,分3次服,連服數日。

如何護理腦癱患者

1、改善腦癱患者生活環境。日常護理當中一定要保持患者生活空間的清潔,定時開窗通氣,定期進行空氣、地面消毒,常帶腦癱患者到戶外活動,細心地做好患者的衛生,注意讓腦癱患者遠離危險物品,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2、日常飲食改善。在患者腦癱飲食方面,需供給像雞蛋等高熱量、高蛋白及富有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兒應進行飲食訓練,在喂食時,切勿在患者牙齒緊咬情況下將小湯勺硬行抽出,以防損傷牙齒。

3、語言訓練。語言訓練是日常護理中很容易忽略的一步,也是難達到訓練目的的。因此,在平時的護理過程中一定要想法增加患者說話的量,不管腦癱兒懂不懂,都要想法利用各種機會跟患者說話,多次反復的鼓勵患者發聲,當患者發聲時,立即與其對話和應答,多表揚和夸獎,利用腦癱兒的各種欲望,鼓勵其發聲的積極性。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