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的原因

早搏的原因

1、早搏的原因

過早搏動可發生于正常人,但心臟神經官能症與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更易發生,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消化不良,過度吸煙,飲酒或喝濃茶等均可引起發作,亦可無明顯誘因,洋地黃,鋇劑,奎尼丁,擬交感神經類藥物,氯仿,環丙烷麻醉藥等毒性作用,缺鉀以及心臟手術或心導管檢查都可引起,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變,心臟病,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等常易發生過早搏動。可能通過多種方式產生。

2、什么是早搏

過早搏動(premature beat)亦稱期前收縮,期外收縮,簡稱早搏。是一種提早的異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為竇性、房性、房室交接處性和室性四種,其中以室性最多見,其次為房性,竇性過早搏動罕見,過早搏動是常見的異位心律。可發生在竇性或異位性(如心房顫動)心律的基礎上。可偶發或頻發,可以不規則或規則地在每一個或每數個正常搏動后發生,形成二聯律或聯律性過早搏動。

3、早搏的檢查

心電圖對早搏有診斷意義。房性早搏為提早出現的QRS波其前有一異形P波,其后有一不完全代償期,QRS波形多與正常QRS波形一致。結性早搏提早出現的QRS波與正常QRS波相一致,其前無P波,代償期完全。室性早搏提早出現的QRS波寬大畸形,代償期完全。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可詳細記錄早搏發生的多少,發生的規律,治療效果等。懷疑心肌炎者可行血心肌酶學檢查。心臟超聲檢查可發現心肌病和部分冠心病患者。

早搏的治療

1、無心臟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對無症狀的孤立的室早,無論其形態和頻率如何,無需藥物治療。

2、對伴發于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早,應對其原發病進行治療,需緊急處理的室性早搏可靜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總量達250mg為止。心律失常糾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鐘滴入1-3mg,穩定后可改用口服藥物維持。利多卡因靜脈注射后數分鐘內即起作用,持續15-20分鐘。治療劑量對心肌收縮力、血壓、房室或室內傳導影響不大。副作用有頭暈、嗜睡。大劑量可引起抽搐、呼吸或心搏抑制并可加重原有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有肝腎功能障礙或嚴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3、對洋地黃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除停藥外,靜脈注射苯妥因鈉或靜脈滴注氯化鉀常有效。低鉀引起的早搏,應積極去除原因,糾正低血鉀。

4、奎尼丁暈厥或銻劑治療中出現的室性早搏,應立即停用奎尼丁或銻劑。

早搏的并發症

1、室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處以下的3—5個以上寬大畸形QRS波組成的心動過速,與陣發性室上形式上心動過速相似,但症狀比較嚴重,小兒煩躁不安,蒼白,呼吸急促,年長兒可訴心悸,心前區疼痛,嚴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休克者等,發作短暫者血液動力學的改變較輕,發作持續24小時以上者則可發生顯著的血液動力學改變,體檢發現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節律整齊,心音可有強弱不等現象。

2、心室顫動(VF):是由于許多相互交叉的折返電活動波引起,其心電圖表現為混亂的記錄曲線,VF常可以致死,除非用直流電去顫。

3、心性猝死:猝死系一臨床綜合征,指平素看來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復或穩定者,突然發生意想不到的非人為死亡,大多數發生在急性發病后即刻至一小時內,最長不超過6小時者,主要由于原發性心室顫動,心室停搏或電機械分離,導致心臟突然停止有效收縮功能者。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