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凍瘡

如何預防凍瘡

1、泡腳預防凍瘡

取一盆15攝氏度的水和一盆45攝氏度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后再浸泡于高溫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不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臨睡前用溫水泡腳,一開始用暖暖的溫水,再慢慢加入熱水,泡15-20分鐘;如果沒有這個適應過程,腳一下子從冷空氣轉移到熱水中,血管瞬間擴張,反而會加重症狀。冬天用辣椒水泡手腳,主要是為了活血,促進血液循環,依此類推,生姜水、煮熟白蘿卜捂手等方法也是殊途同歸。但專家提醒,這些方法只能用于凍瘡沒有破口的時候,如果傷口破潰建議不要使用,避免感染發炎。而一些對上述物品過敏或患手濕疹的人,可能也并不適用。

2、涂抹護膚品涂抹護膚品

在寒冬季節,皮膚暴露處要多加保護,出門時應戴口罩、手套、防風耳罩等。潮濕可加速體內熱量的散失,因此應經常保持服裝、鞋襪干燥。易受凍部位可擦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護膚品,以保護皮膚,減少熱量散失。當從戶外回到戶內時,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烤火或用熱水浸泡肢體,而應讓肢體自然復溫。每天最好抹4次保濕霜,補充流失的水分。洗手的香皂可換成多脂性香皂或含油性的洗面奶洗手。護手霜可選用含甘油、礦物質的潤手霜。敏感干性肌膚宜選含有薄荷、黃春菊等舒緩成分及甘油等滋潤型的潤手霜。

3、鍛煉涂抹護膚品

冬季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增加血液循環,但勿在戶外玩耍時間過長,也不要玩久坐不動的游戲。同時還應注意鞋襪的大小要松緊適宜,不要過緊、過小,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凍瘡的日常護理

對已患凍瘡的部位,應加強保暖。發生了凍瘡要常常揉搓受凍部位、每日兩次涂擦凍瘡膏,或用辣椒水洗燙,注意防止破潰。凍瘡破漬應去醫院治療換藥。

要避免肢體長期靜止不動,坐久了、立久了要適當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凍瘡發生。也可用100瓦燈泡代替紅外線儀進行照射治療。并經常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約1周后,症狀即可消失,表皮逐漸脫落,不留疤痕。如果局部除上述症狀外,還有水泡出現,較大的可用不含酒精的消毒劑(如1%新潔爾滅溶液)等,清潔患處和周圍皮膚后,用注射器吸出其中滲液,并涂些抗菌藥膏加以包扎。

小的水泡不需要刺破,經過2~3周后,水泡逐漸干枯,形成黑色干痂,脫落后創面已經愈合。對已經潰破的創面,可先消毒周圍正常皮膚,再用無菌溫鹽水清洗創面后,涂以抗菌藥物加以包扎。并經常檢查創面愈合情況和更換藥物及包扎紗布等。

患有凍瘡的原因

青年和壯年婦女比同年齡的男子容易生凍瘡,這是因為婦女對寒冷的適應性差,皮膚對寒冷的抵抗力低。兒童、少年容易發生凍瘡,青壯年次之,老年人不容易發生凍瘡。

這是因為兒童和少年接受寒冷刺激以后,皮下小血管收縮反應比中年人,特別是比老年人強得多。在寒冷的刺激下,兒童少年的皮下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血液瘀滯,局部組織營養不良,容易發生損傷,而老年春的皮下小血管對寒冷的刺激則不敏感,所以,不易生凍瘡。體質強弱以及血液循環狀況好壞,與發生凍瘡也有密切關系。

患心臟疾病、血管疾病和末梢血液循環機能差的人,局部皮膚對寒冷的適應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經不起寒冷的刺激,容易發生凍瘡。缺乏活動,凍瘡和血液循環有密切的關系。為了預防凍瘡的發生,除注意保暖外,最好的辦法是經常揉搓按摩手、腳和耳朵,堅持用冷水洗手、洗臉或適當的體育活動,加快血液流動。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