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手足口病的預防和治療

1、手足口病怎么預防

要勤洗手,搞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關。手足口病常在嬰幼兒聚集場所發生,因此,托幼機構、學校等單位要做好晨檢,及時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應及時消毒處理,衣物置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切斷傳播途徑。該病流行期間家長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2、手足口病怎么治療

1、普通病例治療

加強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對症治療:發熱、嘔吐、腹瀉等給及相應處理。

病因治療:選用利巴韋林等。

2、重症病例治療

對症治療:如降溫、鎮靜、止驚(地西泮、苯巴比妥鈉、水合氯醛等);控制顱高壓:限制入量,給予甘露醇脫水,劑量每次0.5-1.0g/kg,Q4h-Q8h,根據病情調整給藥時間和劑量,必要時加用呋塞米;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每次1g/kg*2次或每次2g/kg*1次;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1-2mg/(kg·d),分1-2次靜脈滴注。重症病例可以短期大劑量沖劑療法:甲潑尼龍15-30mg/(kg·d),3天后減量為小劑量,呼吸衰竭者進行機械通氣,加強呼吸管理。

3、手足口病吃什么藥

中醫講究辨證治療手足口病,對急性期出現低熱或無發熱,流涕咳嗽,咽紅疼痛,或納差惡心,可用“銀翹散”方劑。

高熱持續,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皰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敗毒飲”方劑。對出現高熱不退,頻咳氣急等并發症,可用“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方劑。

在疾病康復期,對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參麥冬湯方劑里,加生地黃、蘆根養陰生津,清熱潤咽。

如果孩子口腔出現皰疹,則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錫類散,任選1種,涂搽口腔患處。手足皰疹嚴重者,可用如意金黃散、青黛散,任選1種,麻油調,敷于皰疹患處。

手足口病怎么護理

1、及時隔離

發現手足口病患兒應及時隔離2周,對密切接觸者一定要隔離觀察7~10天。患兒的糞便及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餐具、玩具等應及時清洗消毒,在陽光下暴曬,以免傳染其他孩子。

2、飲食清淡

發熱時注意多喝溫開水。患兒嘴痛,宜提供清淡稀軟的流食或半流食。溫度不要高,以免加重嘴痛。如果患兒因嘴痛而不能進食,應及時去醫院輸液。

3、注意讓患兒保持衛生

勤給患兒洗手,并將指甲剪短,以防抓破疹子;保持患兒的手足部位及衣著、寢具的清潔,避免污染破潰了的疹子,造成皮膚感染。

4、口腔護理

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后應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涂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

5、皮疹的護理

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干燥。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皰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

6、發熱的護理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

手足口病要注意什么

1、寶寶患病后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一般需隔離2周。

2、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曬。患兒的糞便需經含氯的消毒劑消毒2小時后傾倒。

3、患兒居室內應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每日進行空氣消毒。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繼發感染。

4、患兒一周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愿進食。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爛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5、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后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涂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

6、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干燥。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7、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