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是傳染病嗎

甲肝是傳染病嗎

1、甲肝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染,與甲肝患者密切接觸,共享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傳染。如果水源被甲肝病人的大便或其它排泄物污染,往往可以引起甲肝爆發流行!

2、臨床表現:黃疸時期起病急,有畏寒、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腹痛、肝區痛、腹瀉、鳥色逐漸加深,至本期末程濃茶狀。少數病例以發熱、頭痛、上呼吸道症狀等為主要表現。本期持續1-21日,平均5-7日。黃疸期自覺症狀可有所好轉,發熱減退,但尿色繼續加深,鞏膜、皮膚出現黃染,約于2周內達高峰。可有大便顏色變淺、皮膚騷癢、心動過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肝腫大至肋下1-75px,有充實感,有壓痛及叩擊痛。部分病例有輕度脾腫大。本期持續2-6周。

甲肝的病因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員,為嗜肝RNA病毒屬。HAV經口進入體內后,經腸道進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約過一周后到達肝臟,隨后通過膽汁排入腸道并出現糞便中。糞便排毒能維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臟,咽部和扁桃體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HAV不直接引起肝細胞病變,肝臟損害是HAV感染肝細胞的免疫病理反應所引起的。

1、傳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為傳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僅從糞便中排出病原體,血液中HAV主要出現在黃疸發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傳染性,有報道通過輸血傳播,但黃疸發生后患者血液通常無傳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從糞便中排出HAV的數量最多,此時傳染性最強。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從糞便中排出HAV。

2、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以糞口途徑為主要傳播途徑,糞口傳播的方式是多樣的,一般情況下,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是散發性發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因此在集體單位如托幼機構,學校和部隊中甲型肝炎發病率高。水和食物的傳播,特別是水生貝類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

3、易感性與免疫力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對HAV普遍易感,患過甲型肝炎或感染過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甲肝的表現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會出現疲乏無力、不思飲食,小便顏色加深,有時伴有發熱等症狀,嚴重時鞏膜、皮膚發黃。臨床分為顯性感染和無臨床症狀的隱性感染兩種類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現為顯性感染,而兒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現為隱性感染。

1、急性黃疸型

甲型肝炎潛伏期為15~45日,平均持續30天。患者在此期常無自覺症狀,但在潛伏期后期,大約感染25天以后,糞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潛伏期的患者的傳染性最強。

起病急,急數患者有發熱畏寒,體溫在38~39℃之間。平均熱程3日,少數達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上腹部飽脹感或輕度腹瀉。少數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為主要表現,尿色逐漸加深呈濃茶色。本期持續5~7日。

自覺症狀好轉,熱退后黃疸出現,可見鞏膜、皮膚不同程度黃染,肝區痛,肝臟腫大,有壓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腫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肝功能明顯異常。持續2~6周。

黃疸逐漸消退,症狀好轉以至消失,肝脾回縮到正常,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IgG介導的免疫系統建立。本期持續2周至4月,平均1個月。

2、急性無黃疸型

較黃疸型少見。起病較緩,臨床症狀較輕,僅表現乏力、食欲減退、肝區痛和腹脹等。體征多有肝腫大、有輕壓痛和叩痛,脾腫大少見。轉氨酶升高。一般在3月內恢復。

3、瘀膽型

主要是急性甲型肝炎引起的肝細胞裂解導致膽汁分泌下降,血液中膽紅素水平上升和膽酸濃度增加,引起黃疸和全身皮膚瘙癢。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消化道症狀較輕。該病病程較長,黃疸持續2~4個月。

4、亞臨床型

部分患者無明顯臨床症狀,但肝功能輕度異常。

5、重型肝炎

較少見。成人感染HAV者年齡愈大,重型肝炎發病的比例越高。

6、暴發型甲型肝炎

本型占全部病例的0.1%~0.8%,但病死率甚高,達50%。本型起病甚急,可有發熱、食欲不振、惡心、頻繁嘔吐、極度乏力等明顯的消化道及全身中毒症狀;黃疸逐漸加深,肝臟進行性縮小,有出血傾向,中毒性鼓腸,肝臭、腹腔積液、急性腎功能衰竭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腦病表現,直至出現深度昏迷、抽搐。患者多因腦水腫、腦疝、消化道出血、肝腎功能衰竭等死亡,病程不超過3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