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精神疾病

如何預防精神疾病

1、如何預防精神疾病呢

從兒童時期就進行培養教育,使孩子養成性格開朗,樂觀向上、忠誠老實、講文明、懂禮貌、通情達理的氣質。不要過于溺愛,要孩子不斷克服膽小任性,自私、好勝的不良個性,以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在社會生活中,要正確處理學習、工作、戀愛、婚姻、家庭及鄰居關系,碰到問題正確對待,冷靜的處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難解決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領導、好友或親屬幫助,爭取矛盾妥善的解決,及時的緩解苦悶。

工作勞動之余,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強政治時事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五講四美三熱愛”的社會主義新風尚。適當參加文體活動,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不賭博、不聽黃色歌曲,不看黃色小說,遵紀守法、爭取成為對四化建設有貢獻的人。這樣才能心情舒適、胸懷寬廣,增強軀體和精神的免疫力。

2、精神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精神因素可以是引起悲傷、驚恐的或威脅性的事件,如親人突然死亡、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內心矛盾和情感體驗,如難以解決的糾紛、工作上的挫折、不滿意的婚姻、不幸的遭遇以及長期的隔離狀態等,是常見精神病的病因。

一種精神因素是否會成為精神病的病因,取決于精神因素的性質和強度,以及所引起的個體情感體驗的深度。后者又同個體的心理社會特點如所受教育、愛好和愿望、價值觀念和個性等有關。

此外,個體的易病素質以及當時機體的功能狀態對本病的發生也起很大的作用,如患慢性軀體疾病以及處于月經期、產褥期和過度疲勞狀態時較易罹患此病。

3、防治精神疾病如何飲食

3.1、多吃奶制品

患者盡量不食用興奮性食品,如咖啡、煙、酒:奶制品富含優質蛋白,脂肪較少,牛奶營養成分齊全,是蛋白質、鈣,維生素A、B2、B6,尼克酸的良好來源。

3.2、多吃海產品

海產品包括藻類植物、軟體動物及魚類,都含有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參加磷脂膜合成,補之對精神病有益無害,這一點飲食禁忌精神病患者應尤其重視才好。

3.3、多吃水果蔬菜

早期精神病可能已有氧化應激和細胞的損害,新鮮水果和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防止神經元氧化損害。水果和蔬菜產生的5-羥色胺還起著催眠和減輕焦慮的作用,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粗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對于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大有益處。

精神疾病的高發人群有哪些

1、程序員

程序員他們晝夜連軸轉,還要承受巨大的項目壓力。超負荷的工作以及巨大的工作壓力影響了他們的睡眠質量。

2、醫生護士

調查研究,結果發現20%的醫生和30%以上的護士存在焦慮。由于職業緣故,他們整天面對疾病、痛苦、死亡,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焦慮,總是擔心自己生病,有些甚至好端端地就肚子疼、頭疼。

3、媒體人

媒體工作人員也面臨很大的壓力,他們為了一個選題費盡心思,為了一篇稿子熬到深夜,為了收視率閱讀量憂心忡忡……因此,他們中不少人都有失眠問題,還總感覺頭疼、心慌等。

4、精神疾患家屬

家中有精神疾患的,家屬需要長期小心翼翼照顧,不僅正常的家庭生活被打亂,身心還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生怕引起患者心理的波動或發生意外,可能出現明顯的焦慮、擔憂。

5、慢性病患者

原本有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甲亢、功能性胃腸疾病等的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接受治療。病去如抽絲,長年累月承受著病痛,無法過正常生活,身心受到煎熬,有可能伴發心理問題,而負面的情緒心理也會加重病情。

精神疾病有哪些症狀

1、情感改變

大多數的精神病患者都會表現出來。早期精神病患者常表現為情緒高漲,洋洋自得,趾高氣揚,管閑事,說大話,夸夸其談,做事有始無終,發脾氣;或情緒低落,抑郁寡歡,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對通常能享受樂趣的活動喪失興趣和愉快感。

2、神經紊亂症狀

人們常說的頭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學習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樣表現等,都是神經紊亂症狀。用腦時精神容易興奮(如回憶和聯想增多,對需要思考的問題感到費力,而不需要思考的問題卻很活躍,常因難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有時對聲音和光很敏感。

3、注意力會分散

自感腦子遲鈍、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差、好遺忘,丟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

4、自我評價和自信降低

認為前途暗淡悲觀。自責自罪,悲觀厭世,甚至出現自殺行為;或情緒波動,常無客觀依據的提心吊膽,擔心自己或親人很快會有疾病或災禍臨頭。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