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1、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作為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手足口病多發生在5歲以下的嬰幼兒中,該病的潛伏期大概是2~7天,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患者在發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唾液中含有病毒;此外,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因此手足口病患者的糞便也是傳染源之一;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手部、足部、口腔等部位會出現明顯的皰疹,而皰疹破潰后流出的皰疹液也是主要傳染源。

手足口病在兒童中高發并不是指成人不會得手足口病,而事實上大人也會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一般都是隱性感染,成為隱性感染者。成人因為自身抵抗力較強,感染了病毒沒什么明顯症狀,有的人僅有輕微的咽喉痛。這類隱性感染者也是“毒源”,會傳播病毒給孩子。

2、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2.1、飲食傳播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腸道內的病毒,所以飲食傳播是主要的擴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衛生或變質過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將細菌不斷擴散,引起寶寶感染。

2.2、飛沫傳播

患兒的飛沫中可能帶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幾個小寶寶靠在一起說話時,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就傳播開來了。

2.3、接觸傳播

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餐具、毛巾、被子、內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細菌,健康的小寶寶接觸到這些東西可能會讓細菌有機可乘,還有寶寶過于密集的地方病毒傳播得比較快,比如說幼兒園、培訓班等等,老師和家長要格外注意。

3、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后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國外文獻報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怎么治療

1、到院治療:手足口病輕症者可給與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療;重症患者需住院進行治療,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及胸片。

2、藥物治療:常用的有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中藥等,它們作為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藥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愈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作用。

3、口腔護理:局部可用漱口藥物含漱、涂抹。90%以上手足口病患者有口腔黏膜的損害,患兒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口腔清潔,飯前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患兒,可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門腔。

手足口病患兒怎么護理

1、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進食有關的東西。還有一些經常接觸的地方也不能放過。

2、只要寶寶沒發燒,戶外活動是可以進行的,陽光充沛、空氣清新的地方非常適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盡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風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將病毒帶給其他人。

3、常備生理鹽水,吃東西前后都給寶寶漱漱口,如果寶寶太小還不太會漱口,就用醫用棉簽沾上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患處。給孩子準備食物時也要注意盡量避開辛辣生冷、難消化、難咀嚼,應該以溫和可口為主,以免刺激到患處。

4、如果家里不止一個小朋友,一定要將患兒和健康的寶寶隔離開來。

5、家里的空氣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間不要請別人來家里做客,爸爸們也盡量不要在家中抽煙,防止污染空氣。

6、寶寶的衣服不要裹太緊,貼身衣物一定要柔軟舒適,勤換洗,然后在陽光下暴曬,床墊被褥也是一樣。

7、寶寶的糞便要及時處理,尤其是殘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干凈,保持臀部干凈衛生。

8、如果孩子的皮疹誘發了新的感染,可以抹一點1%的甲紫。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