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皰疹病毒(HSV)的臨床意義

單純皰疹病毒(HSV)的臨床意義

1、臨床意義

HSV主要引起皰疹性口腔炎、濕疹性皰疹、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皰疹性腦膜炎、新生兒皰疹、皰疹性外陰陰道炎等。生殖器官以外部位的感染多由HSV-Ⅰ引起(占95%),而生殖器官的HSV感染主要由HSV-Ⅱ型引起(占78%)。本試驗不能區分HSV-Ⅰ型與Ⅱ型。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或特異性IgG抗體效價上升4倍,提示HSV近期感染。

2、注意事項

國內有用相同的抗原片,以酶標記抗人IgM抗體替代熒光抗體,進行酶免疫定位測定也獲得同樣效果。 現用ELISA有兩種方法: (1)、以抗EHF病毒單克隆抗體與載體結合成固相化,用以捕獲特異性抗原,加待測血清反應后,繼加酶標記抗人μ鏈識別,并使底物顯色。 (2)、以抗人μ鏈包板,捕獲待測血清中IgM,再加EHF病毒抗原,最后用酶標記抗EHF病毒單克隆抗體結合物,識別,并使底物顯色。 ELISA所用抗原由EHF病毒感染的乳鼠腦組織懸液制取,其余試劑、操作步驟同一般ELISA。

3、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臨床表現

正常人感染

HSV后能迅速產生免疫力,病變只局限于皮膚粘膜表面,而免疫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的新生兒及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如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劑和抗腫瘤治療的病人)發生HSV感染時,病變常擴散至全身,如腦、肝、肺、眼、腎上腺和皮膚粘膜等部位,病情重,病死率高。在皮膚有廣泛性損傷如濕疹、燒傷時,HSV感染常表現為皮膚粘膜的泛發性皰疹,并能引起全身性播散病變,病情嚴重。患生殖器皰疹的孕婦,HSV通過子宮頸上行感染傳給胎兒,造成先天性感染,引起死胎、流產、早產和先天性畸形,在分娩時病毒亦可通過產道造成新生兒感染。HSV感染的潛伏期為2~12天,平均6天,不同的臨床類型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原發性感染

多見于1~4歲兒童,多數感染后不出現症狀而呈隱性感染,僅少數出現症狀。HSV-1感染多發生在口腔、唇、眼、腦和腰部以上皮膚等部位。HSV-2感染多見于子宮頸、外生殖器和腰部以下皮膚等部位。

常見的臨床表現為:

急性皰疹性口齦炎。為最常見的原發性感染。起病急,有發熱,口腔和舌的粘膜及牙齦發紅、充血,并出現成群的皰疹,破裂后形成小潰瘍,潰瘍可延及咽喉、腭等處,偶可波及食道和氣管,病人有口舌疼痛,頸部淋巴結腫大和壓痛。一般1~2周后自愈。

皮膚皰疹。皰疹多發生在局部皮膚,皰疹周圍皮膚充血,皰疹干燥后結痂而痊愈。發生在皮膚濕疹基礎上的稱為皰疹性濕疹。皰疹性濕疹以及皮膚燒傷病人發生的HSV感染,均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病情嚴重,病死率較高。

急性皰疹性角膜結膜炎。在球結膜局部可見皰疹,分泌物少。病變在角膜時,可見角膜表面有樹枝狀潰瘍,較深的潰瘍愈合后可引起角膜白斑,常影響視力,也可引起前房積膿、虹膜睫狀體炎及眼葡萄膜炎等,可以致盲。

生殖器皰疹。多由HSV-2引起,是一種性病,發生在婦女的子宮頸、陰道或外陰部,男子的陰莖頭、包皮、冠狀溝及其周圍的皮膚。先發生皰疹,破潰后成為淺表潰瘍,局部疼痛,可同時有發熱、排尿困難、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和壓痛。

急性皰疹性神經系統感染。較少見,可表現為腦炎、腦膜炎、脊髓炎、神經根炎等。皰疹性腦炎病情兇險,病死率高達50%左右,幸存者多留有永久性的后遺症。

全身性播散性感染。表現為腦、肝、肺、眼、腎上腺及全身皮膚粘膜等皰疹性病變,病人有高熱、咳嗽、呼吸困難、紫紺、黃疸、抽搐、昏迷和全身皮膚粘膜皰疹等,病死率極高,可達60~70%。

先天性感染。患生殖器皰疹的婦女,其胎兒可先天性感染HSV,結果引起流產、早產、死胎及先天性畸形如小頭、小眼、脈絡膜視網膜炎、發育遲緩和智力低下等。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