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症狀

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症狀

1、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症狀

1.1、壓痛

常見體征是沿膝關節的內、外側間隙或半月板周圍有局限性壓痛。

1.2、McMurray試驗

病人仰臥位,檢查者用一手抵住關節的內側緣,控制內側半月板,另一手握足,使膝關節完全屈曲,小腿外旋內翻,然后緩慢伸展膝關節,可聽到或感覺到彈響或彈跳;再用手抵住關節的外側緣,控制外側半月板,小腿內旋外翻,緩慢伸展膝關節,聽到或感覺彈響或彈跳,即為該試驗陽性。

McMurray試驗產生的彈響或患者在檢查時主述的突然疼痛,常對半月板撕裂的定位有一定意義:膝關節完全屈曲到90°之間彈響,多提示半月板后緣撕裂;當膝關節在較大的伸直位產生彈響提示半月板中部或前部撕裂。

1.3、Apley研磨試驗

病人俯臥位,屈膝90°,大腿前面固定于檢查臺上,上提足和小腿,使關節分離并做旋轉動作,旋轉時拉緊的力量在韌帶上,若韌帶撕裂,試驗時有顯著的疼痛。此后,膝關節在同樣位置,足和小腿向下壓并旋轉關節,緩慢屈曲和伸展,半月板撕裂時,膝關節間隙可有明顯的彈響和疼痛。

2、半月板損傷是什么原因

半月板損傷多由扭轉外力引起,當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時,身體及股部猛然內旋,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而致半月板撕裂。扭傷時膝關節屈曲程度愈大,則撕裂部位愈靠后,外側半月板損傷的機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關節之間,使關節活動發生機械障礙,妨礙關節伸屈活動,形成“交鎖”。

半月板損傷可發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中部或邊緣部。損傷的形狀可為橫裂、縱裂、水平裂或不規則形,甚至破碎成關節內游離體。分類有:邊緣撕裂,橫行撕裂,縱行撕裂,水平撕裂以及前后角撕裂。嚴重創傷病例的,半月板,十字韌帶和側副韌帶可同時損傷。

3、半月板損傷如何護理

維持膝關節運動協調:半月板隨著脛骨一起運動,內側半月板較外側半月板移位小,且半月板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可以變形以適應膝關節的解剖形態。保持了膝關節幾何形態的協調,從而維持膝關節運動協調。

吸收震蕩:有這樣一些膝痛病人,關節鏡檢病理未發現任何異常情況,而其症狀明顯,后經檢查發現其半月板吸收功能較差。

維持穩定:半月板切除在前交叉韌帶完整時,不引起脛骨前移,而在前交叉韌帶斷裂時,則引起更大程度的脛骨前移。

中醫膏藥外用治療,京珠堂月板鎮痛貼,通過局部滲透,讓藥物分子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處,并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促進功能恢復。

半月板損傷有什么危害

半月板損傷會致使關節腫脹、疼痛。并且發病部位的身體功能嚴重受到影響,更甚者導致患者不能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關節感染。原因可為操作不當活體內有感染灶。處理的方法是早期在全身應用抗生素的同時,穿刺排膿,用含抗生素的溶液沖洗。晚期病人需切開排膿,沖洗干凈后用抗生素溶液沖洗,停止關節活動,帶感染消退后再開始活動,切不可大意。

關節積液。關節積液可因操作粗暴、止血不徹底或術后下地負重活動太早引起。一般加強股四頭肌抗阻力等張收縮,避免伸屈膝活動,晚負重即可消退。如積液較多,可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抽出液體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

關節積血。關節積血多見于外側半月板切除術中損傷膝外下動脈所致,或因膝部包扎過緊、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為凝固的血可抽出,凝固的血塊要切切開清除,對損傷的血管結扎止血。

神經疼痛。神經疼痛常見內側半月板手術后,損傷隱神經髕下支產生神經瘤引起,明確切除后初瘤體症狀即可消失。

半月板損傷如何預防

1、充分利用身邊的工具幫助降低意外造成的半月板損傷風險。如上下公車或上下樓的時候,不要過于匆忙,可借助扶手幫助穩定身體再邁步走,有職業習慣的人,好每隔一段時間變換勞作的姿勢和稍事休息。

2、早期診斷處理及時,沒有較大的血腫,症狀不是很嚴重,如無膝節“卡”、“交鎖”的現象,股四頭肌無萎縮現象,中老年人患者或者醫生根據MRI判斷患者不用手術的,可以不用手術。這部分人中有些人能像正常人一樣參加體育運動,但也要在一年半至兩年以后。

3、如果是專業運動員還必須從事體育運動的患者,專家不建議采用手術治療,但是患者恢復時間就比較漫長。

4、除了注意運動姿勢和運動的強度外,要注意運動保護,如佩戴運動護具防止運動中的意外損傷。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