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衰竭的原因

腸衰竭的原因

1、腸衰竭的原因

1.1、嚴重感染性疾病 如細菌、病毒等多種病原所致的嚴重膿毒症、膿毒性休克、重症肺炎、重症腹腔內感染、胰腺炎等。

1.2、各種原因所致的組織缺氧缺血 如窒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各種休克、中毒及心肺復蘇術后等。

1.3、嚴重創傷或燒傷、顱腦創傷或病變等。

1.4、各種與全身炎症反應相關的綜合征 如噬血細胞綜合征、巨噬細胞活化綜合征、MODS。

1.5、各種原因所致的腹內壓增高和腹腔間隔室綜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1.6、醫源性因素 大量輸血、輸液。

2、腸衰竭的表現

胃腸功能紊亂起病多緩慢,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胃神經官能症的患者多表現為:反酸、噯氣、厭食、惡心、嘔吐、劍突下灼熱感、食后飽脹、上腹不適或疼痛,每遇情緒變化則症狀加重。腸神經官能症又稱腸易激綜合征,為胃腸道最常見的功能性疾病。以腸道症狀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和便秘、左下腹痛時可捫及條索狀腫物,腹痛常因進食或冷飲而加重,在排便、排氣、灌腸后減輕。腹痛常伴有腹脹、排便不暢感或排便次數增加,糞便可稀可干等症狀。過去稱此為結腸功能紊亂、結腸痙攣、結腸過敏、痙攣性結腸炎、黏液性結腸炎、情緒性腹瀉等。

3、胃腸道功能障礙檢查

3.1、影像診斷

根據不同情況采取X線、胃鏡、胃液分析及糞便化驗等手段。在必要時,應做超聲檢查,以排除肝、膽囊、胰腺等臟器病變。

3.2、實驗室診斷

血常規、免疫因子檢查,肝腎功能,必要時做活組織病檢。

3.3、診斷

胃腸道功能紊亂的臨床特點,特別是病情常隨情緒變化而波動,症狀可因精神治療如暗示療法而暫時消退,提示有本症的可能性。

初步診斷為此症后,還須密切隨訪,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確保診斷無誤。

3.4、鑒別診斷

必須首先排除器質性疾病,尤其是胃腸道的惡性病變。除外結腸癌、炎症性腸病、憩室炎、痢疾等。

腸衰竭如何治療

1、一般治療

胃腸道功能紊亂治療重點不在藥物,而在于平常的飲食。只有通過精神調適和改變行為等方式,才能從根本上調整胃腸道功能紊亂。傳統治療上應用飲食療法、營養支持療法、鎮靜安眠、解痙止痛綜合治療為主,醫生可根據病情對症使用理腸調胃安神劑、谷維素、消化酶、維生素B1、胃達喜、嗎叮啉等治療。

2、藥物治療

調節神經功能,改善睡眠。根據病情,可選用下述藥物與方法。

2.1、鎮靜劑可給予利眠寧、安定、氯丙嗪、苯巴比妥、眠爾通或谷維素等。

2.2、解痙止痛抗膽堿能藥物可使平滑肌松弛,有解痙止痛作用;如顛茄制劑、阿托品、普魯本辛等。

2.3、神經性嘔吐可用維生素B6。嘔吐劇烈酌情給予冬眠靈、異丙嗪、嗎叮啉等。

2.4、腸神經官能症便秘可予滑潤劑如石蠟油、氧化鎂、安他樂和植物黏液性物質。腹瀉可用復方苯乙哌啶,或0.25%奴夫卡因灌腸,一日一次,也可用易蒙停。

3、注意保暖。

由于機體內植物神經功能異常,應變能力差,所以要盡量避免突然接觸冷空氣,大量吃冷飲和涼拌菜,導致胃腸蠕動加快,出現疼痛和腹瀉。

4、加強鍛煉。

可以每天早晚在空腹時按摩腹部。左手在上,從右向左順時針轉,右手在下,以肚臍眼為中心從左向右逆時針轉著按摩;每次50次。這樣的按摩可以改善胃腸道的運動和血液循環。

如何預防腸衰竭

1、要重視心理衛生,解除心理障礙,調整臟器功能。

2、注意飲食衛生,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內得到充分的磨切,并與唾液混合,減輕胃的負擔,使食物更易于消化,盡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飲酒和吸煙。

3、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參與娛樂活動,醫學教育|網搜集學會幽默可以減少心理上的挫折感,求得內心的安寧,增加愉快生活的體驗。

4、生活起居應有規律,少熬夜,不過分消耗體力、精力,主動適應社會及周圍環境,注意季節氣候變化及人際關系等因素對機體的不良影響,避免胃腸道功能紊亂的發生或發展。

5、日常生活中注意補充足夠的益生元,如異麥芽低聚糖,每日需要攝入大概15克,才能保證人體正常所需,有效防治由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胃腸道疾病。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