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地那龍線蟲病有哪些症狀

麥地那龍線蟲病有哪些症狀

1、麥地那龍線蟲病有哪些症狀

本蟲的致病作用主要是雌蟲移行至皮膚,使皮膚出現條索狀硬結和腫塊;釋放的幼蟲可引起丘疹、水泡、膿泡、蜂窩組織炎、膿腫、潰瘍等症狀;雌蟲釋放的代謝產物可引起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和全身症狀,發熱、頭暈、惡心、腹瀉、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此外,蟲體還可侵犯中軀神經系統,引起截癱;亦可引起眼部、心臟及泌尿生殖系統的病變;后遺症有關節炎、滑膜炎、關節強直和患肢萎縮,影響勞力。

2、麥地那龍線蟲病的簡介

據世界衛生組織(1990)統計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500~1000萬人患麥地那龍線蟲病,估計有1.2億人受該病威脅,并提出全球消滅該病的規劃和要求。在中國,對家畜感染的報告較多,而人體病例至今僅有王增賢(1995)報告1例,患者為安徽阜陽農村1名12歲男性兒童,在其左側腹壁膿腫內檢獲1條雌性成蟲。

3、麥地那龍線蟲病的治療

本病尚無特效療法。摘出蟲體是惟一可靠方法。

3.1、化學療法:阿苯達唑15~20mg/(kg?次),2 次/d,服2 天或3 天,或甲硝唑(metronidazole)400 mg/次,3 次/d,服10~20 天,可迅速緩解症狀,并減輕局部炎症與水腫,促進蟲體自行排出或較易摘除。

3.2、取蟲療法:自古以來,本病流行區居民習慣采用這一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即將暴露的蟲頭端纏縛于一根小棒上,慢慢卷繞其蟲體,每次可卷出5cm 長,每天重復1 次,約3 周可將蟲體完全卷出。若整個蟲體已在皮膚內或在深部膿腫內,可采用外科手術取出。

3.3、對症治療:包括抗過敏、止痛、抗感染及破傷風抗毒素對症治療。皮膚局部可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涂布。

麥地那龍線蟲病的流行特征

本病在熱帶地區,特別在西非、尼羅河谷、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流行,1986年全球有20個國家350萬感染者,1.2億人受到感染威脅。此后世界衛生組織發起了“消除龍線蟲病”(eradication of dracunculiasis)活動,至2001年12 月,年發病率驟降,有七個國家(喀麥隆、乍德、印度、肯尼亞、巴基斯坦、塞內加爾和也門)不再有病例報道。

成蟲除寄生于人體外,還可寄生于犬、馬、牛、狼、豹、貂、猴、狒狒、狐、銀狐、浣熊、水貂、貓等動物。食肉動物及猴雖可感染,但它們作為本病保蟲宿主的意義不大。中間宿主為劍水蚤屬,其中最常見為廣布中劍水蚤(cyclops)。淺水塘、水池及井水為劍水蚤習慣棲身之處。

在印度及非洲某些地區,居民習慣于進入沒脛的水中取水,使雌蟲有機會與水接觸,幼蟲逸出,含有感染期幼蟲的劍水蚤隨水入桶,人飲后即可感染。流行區居民喜在池塘中洗澡、涉水、洗衣、漱口,因此有很多受感染的機會。有些地區習慣飲用生水,印度宗教習慣在齋戒沐浴時以生水洗口,亦增加了感染機會。

麥地那龍線蟲病的注意事項

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人的感染除了誤飲含劍水蚤的自然界水體外,有報道認為,亦可因生食泥鰍引起。本病感染的年齡多在14—40歲,發病季節以5—9月為最高。

1、本病流行于南亞、西亞、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僅有犬感染的報告。

2、改善供水條件、不飲用生水以及殺滅劍水蚤等措施,均有益于本病的預防。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