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用什么藥洗

痔瘡用什么藥洗

1、痔瘡用什么藥洗

用中藥熏洗結合穴位埋線治療有很好的療效:五倍子30g,苦參30g,烏藥30g,槐角25g,十大功勞20g,芒硝15g,地榆18g,茜草20g,丹皮15g,澤瀉15g,川芎18g,金銀花15g。;穴位埋線治療中的穴位依據中醫經絡理論,選用會陽、百會、承山、二白、秩邊、飛揚、膈俞等,每次選用6~8穴用2-0號羊腸線作穴位埋線,穴位左右交替使用,2周一次。

會陽屬足太陽經,該穴位靠近病變部位,為近部取穴,可疏導肛門瘀滯之氣血,預防患部水腫;百會屬督脈,位于巔頂,功擅升舉下陷之氣,增強局部抗外邪能力,亦是下病上取之意,可以促進傷口愈合;取足太陽經之承山穴消腫、止痛、止血;二白為經外奇穴,是古今治療痔瘡的經驗方法。

鹽水洗只是可以起到清潔、收斂、殺菌的作用,想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改善居部靜脈回流受阻的現象才行,所以建議你,除去你上面提到的方法外,平時可以多做一下提肛運動,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纖維的食品,保持排便規律、通暢,避免久坐不起,適當增加運動。

2、痔瘡的病因

關于痔的病因主要有兩種學說。首先是靜脈曲張學說,認為痔是直腸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淤血、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靜脈團。然而目前廣為接受的理論是Thomson的肛墊下移學說,認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結構,即血管墊,是齒狀線及以上1.5cm的環狀海綿樣組織帶。只有肛墊組織發生異常并合并有症狀時,才能稱為痔,才需要治療,治療目的是解除症狀,而非消除痔體。痔的誘發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誘因。

3、痔瘡的分類

痔按發生部位的不同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在肛管皮膚與直腸黏膜的連接處有一條鋸齒狀的可見的線叫肛管齒狀線。在齒狀線以上的為內痔,是肛墊的支持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理改變或移位,被覆直腸黏膜,由于內括約肌收縮,肛墊以Y型溝分為左側、右前側、右后側三塊,因此內痔常見于左側、右前側及右后側;在齒狀線以下為外痔,被覆肛管黏膜,可分為結締組織性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兼有內痔和外痔的為混合痔,是內痔通過靜脈叢與相應的外痔融合,即上、下靜脈叢的吻合,混合痔脫出肛門外,呈梅花狀時,稱為環形痔,若被括約肌嵌頓,形成嵌頓性痔。

痔瘡如何預防

1、注意下身保暖

要保持全身的血液通暢,多喝開水,防止缺水,腸道干澀,大便干結。

2、避免久坐久立

及時治療心、肺、肝等全身性疾病,以免引起腹壓增加、痔靜脈高壓。

3、注意孕產期保健

婦女妊娠后,子宮膨大影響痔靜脈回流,易誘發痔瘡,且孕期一般活動較少,引起大便干燥而誘發痔瘡產后大量血液流失,腸道干枯少津便干便秘,加重或誘發痔瘡。因此孕期應適當增加活動,避免久坐久立,每次便后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改善血液循環,產后宜多食一些富含津汁食物,如蜂蜜等,防止大便干燥、便秘,引起痔瘡。

痔瘡的危害

1、肛周濕疹

痔瘡中晚期患者由于痔塊脫出厲害及肛門括約肌松弛,黏液流出肛外致潮濕不潔,容易引起皮膚瘙癢或肛周濕疹。

2、貧血

無痛性、間歇性便后出血是痔瘡的常見症狀,長期慢性失血可導致貧血。患者早期易疲勞,隨貧血的加重逐漸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頭暈、心悸等表現。

3、脫垂

內痔中晚期、外痔、混合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脫出表現,痔核脫出于肛門外易發生嵌頓,致使局部代謝產物積聚。從而加重了肛門局部水腫,嵌頓時間較長或程度較重時可發生壞死。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