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

直腸癌的概述

1、定義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系復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后復發率高。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2、別稱

無。

3、發病部位

直腸。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45歲左右。

6、科室

腫瘤科。

直腸癌的典型症狀

1、直腸癌的典型症狀

1.1、慢性腸阻塞時,腹部收縮,腸鳴音亢進和陣發性絞痛。

1.2、便血

為直腸癌常見的症狀之一。病發早期50%的病例有便血,起頭出血量少,見于糞便概況,歸并傳染后為濃血便。

1.3、滿身惡病質

癌腫早期,病人呈現食欲消退、瘦弱、乏力、血虛、黃疸、腹水等。

大便漸漸變細早期則有排便阻塞、瘦弱乃至惡液質。

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瀉等。

2、直腸癌的分類

2.1、病理分類

2.1.1、腫塊型,也稱菜花型,腫塊自腸腔內生長凸出,而向四周浸潤生長較少

2.1.2、潰瘍型。

2.1.3、浸潤型。

2.2、組織學分類

2.2.1、狀腺癌:占7.86%,癌組織呈粗細不等的乳頭狀結構,乳頭中央為中心索。根據生長方式又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腺癌組織向粘膜表面生長呈絨毛狀;另一種則為腫瘤深部腺腔擴大呈囊狀,囊內呈乳頭狀增生。乳頭狀腺癌預后較好。

2.2.2、管狀腺癌:占67.22%,癌組織呈管狀結構,根據分化程度,分為三級,高分化腺癌,癌組織由大小不一的腺管構成,癌細胞分化較好,呈柱狀或高柱狀,排列整齊。中分化腺癌,癌細胞分化差,大小不甚一致、呈假復層,細胞核大,排列不整齊,常直達胞漿頂端。低分化腺癌,癌組織中僅見少量不規則腺管樣結構,癌細胞分化差,多形性,大小不一。核大,胞漿少,容易找到核分裂。可形成不規則的細胞條索和癌巢。

2.2.3、粘液腺癌:此型癌腫組織中出現大量粘液為特征。粘液成分占全部癌組織的60%以上時,方能診斷為粘液腺癌。以此為診斷標準,粘液腺癌占結直腸腺癌的10%~20%。

2.2.4、未分化癌:腫瘤內癌細胞彌漫成片,或呈團塊狀,不形成腺管狀或其他組織結構。

2.2.5、腺鱗癌:腺癌與鱗癌見于同一腫瘤內,兩種成分充分混合。

2.2.6、小細胞癌:癌細胞體積小,稍大于淋巴細胞。癌細胞常呈緊密鑲嵌狀排列,胞漿少。

直腸癌的病因病機

1、環境因素經研究證明,在各種環境因素中,以飲食因素最重要,大腸癌的發病率與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關系。

2、遺傳因素國內外均有“大腸癌家庭性”的報道,大腸癌患者血親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顯增高。

3、大腸腺瘤根據各地的尸檢材料研究發現,大腸腺瘤的發病情況與大腸癌頗為一致。

4、慢性大腸炎症,腸癌流行與血吸蟲病的流行區域呈正相關系,一般認為,由于血吸蟲而導致腸道的炎性改變,其中一部分會發生癌變。

直腸癌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檢查

1.1、超聲顯象檢查

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是以探測直腸癌外侵和腫瘤對直腸壁的浸潤程度為目的的一種新的診斷方法,于1983年起開始應用于臨床。

1.2、磁共振檢查

有研究者稱對直腸癌的外侵,磁共振檢查(MRI)較CT更有意義。但目前磁共振還有不少技術問題需要完善,對磁共振所提供的圖象認識也需進一步深化,同時與腔內超聲顯象相比,磁共振檢查費用昂貴也是其廣泛應用的障礙。

1.3、CT診斷

CT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但CT對結腸癌的分期有重要意義,尤其對于估計不能直接手術,而在應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內放療后有可能被手術切除的病人更有價值。CT對晚期直腸癌和復發性直腸癌的手術估計有較大意義,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饑閉孔內饑尾骨饑梨狀饑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2、診斷鑒別

2.1、病史,通常,醫生要首先詳細詢問病史,常可啟示該疾病的診斷。在平時,如果出現原因不明體重減輕、貧血、大便習慣改變、粘液便、血便、腸梗阻等症者,均應考慮該疾病的可能。為早期發現病情,對于一些無明顯症狀但具有該疾病家族史者,罹患過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或接受過盆腔放療、膽囊切除術者,均應定期隨訪和復查。

2.2、體格檢查,在臨床上,患者通過全面的體格檢查不僅有助于正確診斷,而且可估計病情的嚴重程度、癌侵襲轉移狀況。局部征象尤應注意腸梗阻、腹塊及腹部壓痛體征。由于絕大多數直腸癌發生于直腸及乙狀結腸,故直腸指檢應必可少。凡遇患者有便血、大便習性改變、大便變形等症狀,均應進行直腸指檢。

2.3、人群普查,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發現該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與Dukes分期密切相關。由于該疾病病因未明,因此,生存率的提高有賴于二級預防,即早期診斷疾病。早期診斷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早期發現,二是早期確診。

直腸癌的并發症

1、結腸梗阻是直腸癌的晚期并發症之一,可為突然發生,也可為逐漸發生。多由腫瘤增生阻塞腸腔或腸腔縮窄所致,也可由于腫瘤處發生急性炎症、充血、水腫、出血等所致。

2、腸穿孔直腸癌并發穿孔有2種情況:穿孔發生在癌腫局部;近側結腸穿孔,系癌腫梗阻的并發症。穿孔發生后,臨床可表現為彌漫性腹膜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膿腫形成。彌漫性腹膜炎常伴有中毒性休克,病死率極高。

直腸癌的防治方案

1、直腸癌的預防方法

1.1、積極防治直腸息肉、肛瘺、肛裂、潰瘍性大腸炎及慢性腸道炎症的刺激;對多發性息肉、乳頭狀息肉,一旦診斷明確應早期手術切除,以減少癌變的機會。

1.2、飲食宜多樣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經常吃些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可能對預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1.3、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暢。

1.4、高度重視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隨時注意自我檢查提高警惕性。發現“警戒信號”后,及時進行診治,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提高直腸癌的生存率。

2、直腸癌的治療方法

2.1、早期直腸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切除為主,若切除完全,直腸癌患者有獲得長期生存的可能,但由于直腸癌手術會造成患者機體組織的損傷和氣血損耗,使直腸癌患者體質虛弱,容易導致癌症的復發、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因此需扶正固本,改善直腸癌患者的飲食與睡眠狀況,增強患者的體質。

2.2、中晚期直腸癌多已發生擴散轉移,手術切除幾率不大,即便手術也僅為姑息性的局部切除。臨床上中晚期直腸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放療、化療以及中醫藥治療,且以中西醫結合為治療原則。

2.3、化療也是屬于直腸癌的治療常用方法之一,其中以消化功能受損和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等反應最為明顯,往往使直腸癌患者因反應嚴重而難以接受化療或不能堅持完成整個療程。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