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

耳鳴的概述

1、定義

耳鳴是累及聽覺系統的許多疾病不同病理變化的結果,病因復雜,機制不清,主要表現為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而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感覺。在臨床上它既是許多疾病的伴發症狀,也是一些嚴重疾病的首發症狀(如聽神經瘤)。

2、別稱

3、發病部位

耳朵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無人群限制

6、科室

耳鼻喉科、五官科

耳鳴的典型症狀

1、耳鳴的典型症狀

耳鳴的音調可高可低,常描述為如蟬鳴、哨音、汽笛聲、隆隆聲、風聲、拍擊聲等。有的表現為間斷性,有的表現為持續性,有的還伴有聽力下降、眩暈等症狀。

2、耳鳴的分類

耳鳴的分類方法有多種,至今尚未統一,常用的有以下幾類:

按病程

急性:<3個月;亞急性:3~12個月;慢性:>12個月。

按症狀

代償性耳鳴:耳鳴較輕,患者能夠耐受,不需進行特殊治療;

失代償性耳鳴:耳鳴較重,患者無法忍受,需要積極治療,降低耳鳴的響度。

按感受情況

通常按照檢查者是否能聽到耳鳴的聲音而分為:主觀性耳鳴和客觀性耳鳴。

客觀性耳鳴

咽鼓管異常開放性耳鳴。

肌肉攣縮性耳鳴。臨床上容易漏診,多因鼓膜張肌、鐙骨肌、腭帆張肌及咽鼓管咽肌的異常運動和攣縮,產生一種特殊的聲音傳至耳內,病人一耳或兩耳聽到“巴嗒”、“卡嗒”、“咯嗒”戴彈指樣等類似聲響。

血管性耳鳴主要有頸內動脈和頸內靜脈解剖變異、頸動脈瘤、頸靜脈球體瘤、動脈靜脈瘺以及耳部周圍巨大血管瘤等病變,產生血液流動時的搏動性耳鳴。

顳頜關節紊亂性耳鳴。

按病變部位

耳鳴可分為耳源性耳鳴和非耳源性疾病。

耳源性耳鳴是指引起耳鳴的病變部位限于聽覺系統之內,包括外耳病變:外耳道耵聹栓塞或外耳道腫物、異物等;中耳病變:中耳炎、耳硬化症、鼓室內占位性病變、頸靜脈球高位或頸靜脈球體瘤等;內耳病變:梅尼埃病、噪聲性聽力損失、老年性聽力損失等;蝸后及中樞聽覺通路病變:聽神經瘤、多發硬化、腦腫瘤、血管病變等。非耳源性疾病是源自于聽覺系統以外的疾病如貧血、高血壓、甲亢、腎病等。

按患者主訴

耳鳴可以分為耳鳴或顱鳴;單一耳鳴與復合耳鳴;搏動性和非搏動性耳鳴;搏動性耳鳴還可進一步從病因上分為:血管性耳鳴和非血管性耳鳴。血管性還可再分為動脈性和靜脈性搏動性耳鳴。良性顱內壓增高、頸靜脈球體瘤、腦積水等均能引發靜脈性搏動性耳鳴。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畸形和變異、動靜脈瘺、高血壓病等引起動脈搏動性耳鳴。

非血管性耳鳴主要為肌源性耳鳴和咽鼓管異常開放,肌源性耳鳴與鼓膜張肌、腭肌、鐙骨肌的陣攣有關。

按病因

生理性耳鳴:在正常情況下,當人體處于極其安靜環境時可以聽到身體內部器官臟器維持其自然活動狀態和血液流動時動脈受壓所產生的脈動性聲音或呼吸聲、咽鼓管開放的聲音等,這些均屬于亞體聲,為生理性耳鳴。

病理性耳鳴:任何外界機械性、噪聲性、中毒性、感染性、變態反應性、藥物耳毒性及全身疾病等病因所引發的耳鳴均屬于病理性耳鳴的范疇。藥物引起的耳鳴:大劑量水楊酸能引起聽力下降和誘發可逆性的耳鳴。耳鳴特點:多為中高頻耳鳴、雙側,停藥后耳鳴可消失。一般在每天口服400mg以上水楊酸藥物時才會出現耳鳴症狀。外傷性耳鳴多發生在腦外傷后,可能與迷路振蕩以及腦振蕩有關。耳鳴的產生部位可在耳蝸、神經或聽中樞,也可混合存在。有證據顯示部分腦外傷患者的腦組織出現局部瘢痕,引起異常放電。

耳鳴的病因病機

耳鳴、耳聾的發生與多種原因引起的耳竅閉塞有關。除先天性耳竅失聰外,多因急性熱病,反復感冒,以致邪熱蒙竅,或因痰火,肝熱上擾,以及體虛久病、氣血不能上濡清竅所致。外有風熱上受,客邪蒙竅;內有痰火,肝熱,蒸動濁氣上壅;或因久病肝腎虧虛,臟真不足,或脾胃氣弱,清陽不升,不能上奉清竅,病因頗為復雜。

耳鳴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耳鳴多為一種主觀感覺,難以檢測,但可以用純音聽力計進行頻率匹配,及響度平衡的方法測出耳鳴的強度和頻率。

耳鳴的并發症

1、外耳病變:耵聹栓塞、活動的異物等、因其接觸鼓膜,于頭部活動時可引起耳鳴。

2、內耳耳蝸病變: 早期梅尼埃病損害耳蝸頂周螺旋器時出現低頻耳鳴。耳毒性藥物、噪音和老年性耳蝸損害,均可出現高頻耳鳴,伴有感覺神經性聾。

3、中耳病變:中耳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等均為耳鳴的常見病因。中耳鼓室周圍的病變,如頸靜脈球體瘤、頸靜脈或動脈解剖異常、動靜脈瘺等可引起搏動性耳鳴。

4、心血管疾病:是最為常見的耳鳴原因之一,其中約有10%為高血壓。耳鳴常呈搏動性,與脈搏、心跳同步。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縮小、狹窄亦可出現搏動性耳鳴。貧血者因心臟輸出量增加引起搏動性耳鳴。

5、內分泌代謝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均可引起搏動性耳鳴,前者因心輸出量增加,后者由于細胞液增加或內淋巴壓升高所致。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維生素缺乏症、碘或鋅缺乏、腎病等引起耳鳴的發生率較高。

6、神經精神疾病:腦膜炎、腦震蕩、腦干腫瘤和血管病變皆可引起耳鳴,稱為中樞性耳鳴。精神狀態與耳鳴的產生有一定關系,精神緊張可引起血液循環改變,促發耳鳴。失眠、頭昏、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症狀,常伴發耳鳴,但體檢無器質性病變,聽力學測試無異常,亦無神經科的病因,與心理障礙有關,屬精神性耳鳴。

耳鳴的防治方案

1、耳鳴的預防方法

在工業化的社會環境中,充斥著噪音,如:鐵路、工廠、修車、機場及一般生活中之冷氣、馬達及汽車等噪音。在噪音環境下暴露時間過長,不知不覺中產生內耳神經之傷害而發生耳鳴。因此必須采取保護聽力的措施,例如佩戴耳塞或耳套。在某些娛樂場合,如演唱會、運動會或狩獵場,可能會制造很多危害耳朵的噪音,這時候需要佩戴耳塞或耳套,切忌不要胡亂塞一塊紙巾或棉花到耳朵里,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并不能很好地隔絕噪音,另外還有可能成為耳道異物。

2、耳鳴的治療方法

2.1、病因治療

治療引起耳鳴的原發病。

2.2、藥物治療

血管擴張藥、鈣離子拮抗劑、耳鳴抑制藥、減輕耳鳴影響藥物和神經營養藥物等。

2.3、心理咨詢和調適

分析耳鳴原因和病變情況,消除病人的擔心,告誡病人要置身于聲音充實環境中,主動接觸自然界聲音,爭取與耳鳴共處,把耳鳴比作火車的轟鳴聲、冰箱噪音等以適應和習慣這些聲音,讓病人盡力消除耳鳴引起的心理反應,抑制消極情緒,并樹立耳鳴可以治療的信心。

2.4、掩蔽治療

應用耳鳴治療儀、耳鳴掩蔽器、純音測聽儀或者助聽器進行。

2.5、耳鳴再訓練,習服療法

目的是使病人對耳鳴適應和習慣,從而減輕耳鳴程度,解除耳鳴對病人所造成的身心障礙。該療法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適用于長期、嚴重的耳鳴患者,主要包括咨詢和聲治療。

2.6、聽覺辨聲治療

傳統中醫治療等。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