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

猝死的概述

1、定義

猝死是指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看來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經治療后已穩定或正在好轉的患者,在很短時間發生意想不到的非創傷性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發病后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多數學者主張為1小時。許多疾病、劇烈運動、某些藥物等都可以造成猝死,其中多數是心源性猝死。

2、別稱

CHD,心性猝死綜合征

3、發病部位

心臟、顱腦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心胸外科、急診科、心內科

猝死的典型症狀

1、猝死的典型症狀

1.1、心音消失;

1.2、脈搏觸不到,血壓測不出;

1.3、意識突然喪失,若伴抽搐,稱之為阿斯綜合征,發作可自限,數秒或1~2分鐘可恢復,持續時間長可致死;

1.4、呼吸斷續,呈嘆息樣,隨后停止;

1.5、昏迷;

1.6、瞳孔散大。

判斷心跳驟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識喪失和大動脈搏動消失。心源性猝死病人的心電圖表現有3種類型:室顫、竇性靜止及心臟電機械分離。

2、猝死的分類

2.1、心血管疾病猝死(冠心病等), 約40-50%;

2.2、呼吸系統疾病猝死(支氣管哮喘等), 約16-22%;

2.3、神經系統疾病猝死(腦血管疾病等), 約15-18%;

2.4、消化系統疾病猝死(消化道出血等), 約8-10%;

2.5、泌尿生殖疾病猝死(異位妊娠等), 約5-10%;

2.6、其他疾病猝死(過敏及猝死綜合征等),約5- 8%。

猝死的病因病機

病因:

1、顱內病變

1.1、顱內感染,包括各種病毒、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腦炎、腦膜炎、腦膿腫。

1.2、顱內腫瘤。

1.3、顱腦外傷。

1.4、腦寄生蟲病,如腦吸血蟲病、腦囊蟲病、腦肺吸蟲病、腦型瘧疾等。

1.7、其他疾病。

發病機理:

2.1、大腦缺氧和缺血

腦組織對血和氧的需要比體內其他組織大,且對缺氧和缺血的耐受性最差,各種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嚴重感染時,常引起全身微血管痙攣及凝血機制障礙,影響腦部微循環。腦動脈阻塞、腦血管痙攣、心源性缺血綜合征、一氧化碳中毒和窒息也造成腦細胞缺血、缺氧,使腦細胞功能發生紊亂而引起抽搐。

2.2、遺傳素質

原發性癲癇患者。并無上述病理改變及代謝異常。其子女癲癇發病率遠遠高于一般人,而且親屬的腦電圖異常也比一般人高5倍,這些情況說明癲癇與遺傳有關。具有遺傳素質的患者,由于體內、外因素的影響,當出現一過性或周期性的癲癇閾降低時,便產生癰性抽搐。癲癇的遺傳因素可能屬于部分規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類型。

猝死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診斷:根據病史和臨床症狀,可以作診斷。

鑒別:1、心臟病

冠心病是老年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文獻顯示,我國因冠心病猝死平均發生率為28.7/10萬,占冠心病總死亡率的45.1%。這些死亡者生前冠狀動脈主干或其分支常堵塞嚴重,平常重視不夠或受醫療條件限制,不少人幾乎沒做過心電圖或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而未被確診,疾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常常在某些誘因下發生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后容易導致猝死。此外,其他心臟病,如心肌缺血、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瓣狹窄、惡性心律不齊等,也是導致猝死的原因。

2、肺栓塞

由于檢查手段的不斷完善,結合死者尸檢表明,近年來,肺栓塞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老年猝死的病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老年人大多存在血液高凝狀態,相當一部分患者有下肢靜脈曲張、靜脈炎或血栓形成。有的因病臥床時間長,活動少,也容易發生肺栓塞。一旦發生肺動脈較大分支的堵塞,即可出現致命性的后果,搶救成功率也低。

猝死的并發症

老年人心臟猝死

猝死的防治方案

1、猝死的預防方法

為了降低猝死的發生率,建議對處于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人切勿做切割磁力線的快速運動,以減少心律失常及猝死的發生。

對于靜息狀態的猝死的預防,首先應防止心肌缺血性疾病的發生,增加心臟冠狀動脈血流量,以增加抗心電干擾能力,同時也要盡力減少或避免電磁波的干擾。

肺部感染的防治: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預防肺部感染。

腦缺氧的防治:為減輕心臟停搏對腦組織的損害,應盡早防治腦水腫。具體方法:應爭取盡早(在5分鐘內)用冰帽保護大腦,作選擇性的頭部降溫。

腎功能不全的防治:盡快糾正休克或低血壓,糾正酸中毒,早期應用利尿脫水劑如:甘露醇、速尿等。

2、猝死的治療方法

西醫治療

猝死的搶救:一旦作出猝死的診斷、應立即進行搶救。

2.1、心肺復蘇。

叩擊心前區:在心前區用拳叩擊三下,對剛發生心臟停搏病人,部分可復跳,如不復跳,可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胸外心臟按壓:病人仰臥于硬板床或地上,術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處,將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雙手有節奏地按壓,借助身體下壓的力量,有節奏地每分鐘按壓60-70次,避免用力過大引起肋骨骨折。

口對口人工呼吸:術者一手托起病人頸部,使頭部盡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后對準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鐘12次(每按壓心臟4-5次,作口對口人工呼吸1次)。

2.2、心肺復蘇后的處理。

心律失常的處理:嚴重竇性心動過緩伴發心搏驟停可用阿托品或異丙基腎上腺素,藥物治療無效時,可用人工心臟起搏。

低血壓的處理:對低血壓本身可靜脈滴注間羥胺或多巴胺或并用氫化考的松。

心力衰竭的處理:可根據病情及有無服用洋地黃制劑情況,給予西地蘭或地高辛。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