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

食道癌的概述

1、定義

食道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差異很大。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男多于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食管癌典型的症狀為進行性咽下困難,先是難咽干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2、別稱

食管癌。

3、發病部位

食管。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40歲以上人群。

6、科室

腫瘤科。

食道癌的典型症狀

1、食道癌的典型症狀

1.1、咽食物時有哽噎感這種症狀最常見。這些症狀不經治療可以自動消失,數天或數月后再次出現,以后發生的頻率和哽噎感的程度逐漸增加。

1.2、胸骨后疼痛和下咽時食管有疼痛感這種症狀也較為多見。進食時胸骨后或食管疼痛,呈燒灼感、針刺感、牽拉感或摩擦感。大口吞咽粗糙或熱的食物時疼痛感加重,小口吞咽稀的或溫冷食物時則疼痛較輕。疼痛的部位一般較實際長癌的部位高一些。食管下段癌,疼痛可以發生在上腹部。幾天后或服藥治療后疼痛可緩解。在進食不當或情緒波動時疼痛又會出現。這種情形會反復。

1.3、食管內異物感患者自覺某次吃進的食物粗硬劃破食管,有食物貼附在食管壁上,咽不下去。

1.4、食物下行緩慢并有滯留感食物通過食管時患者感到不如以前暢快,食物下行緩慢,甚至在某處停留一下。這種感覺與食物性質并無關系,有時飲水也會出現這種感覺。

1.5、咽喉部有干燥和緊縮感可伴有輕微疼痛,有時與患者情緒波動態有關。

1.6、胸骨后有悶脹感患者常不能具體形容這種感覺,只說胸悶不舒服。

2、食道癌的分類

2.1、早期症狀

2.1.1、輕微的或偶爾的食物下咽梗噎感。

2.1.2、進食時胸骨后。心窩部有針刺。燒灼或摩擦樣疼痛。

2.1.3、與進食無關的食管內異物感。

2.1.4、咽部干燥及頸部緊縮感。

2.1.5、進食時在食管行經的某一部位有食物停滯感。

2.1.6、胸骨后悶脹不適感。

2.2、中期症狀

2.2.1、咽下梗噎感最多見,可自選消失和復發,不影響進食。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發生,故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症狀。

2.2.2、胸骨后和劍突下疼痛較多見。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后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灼熱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為著。

2.2.3、食物滯留感染和異物感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有食物下行緩慢并滯留的感覺,以及胸骨后緊縮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覺,食畢消失。

2.2.4、咽喉部干燥和緊縮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為明顯,此症狀的發生也常與病人的情緒波動有關。

2.2.5、其他症狀少數病人可有胸骨后悶脹不適、前痛和氣等症狀。

2.3、晚期症狀

2.3.1、咽下困難,進行性咽下困難是絕大多數患者就診時的主要症狀,但卻是本病的較晚期表現。因為食管壁富有彈性和擴張能力,只有當約2/3的食管周徑被癌腫浸潤時,才出現咽下困難。因此,在上述早期症狀出現后,在數月內病情逐漸加重,由不能咽下固體食物發展至液體食物亦不能咽下。如癌腫伴有食管壁炎症、水腫、痙攣等,可加重咽下困難。阻塞感的位置往往符合手癌腫部位。

2.3.2、食物反應常在咽下困難加重時出現,反流量不大,內含食物與粘液,也可含血液與膿液。

2.3.3、其他症狀當癌腫壓迫喉返神經可致聲音嘶啞,侵犯膈神經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經麻痹,壓迫氣管或支氣管可出現氣急和干咳,侵蝕主動脈則可產生致命性出血。

食道癌的病因病機

1、遺傳病學,很多疾病都表現出一定的遺傳性或者家族聚集性。有資料顯示,在我國的食管癌高發區域,有著較高的陽性家族史,并以父系為主,高發區的居民在遷居外地后仍有很高的發病率,這些現象說明食管癌與家族遺傳有著密切的關系。

2、細菌因素,幽門螺桿菌(簡稱Hp),被認為是胃潰瘍甚至胃癌的直接病原。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WHO/IARC)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

3、病毒因素,病毒在食管癌的發病中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人乳頭瘤狀病毒(HPV)與宮頸癌的關系已經被證實。

4、真菌及亞硝胺類化合物因素,食用霉變食物會引起癌症,已經是一個共識,如糧食、酸菜以及霉變食物中的黃曲霉菌等,有著較強的致癌作用。

5、飲食因素,飲酒、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食物的慢性刺激,均可引起食管粘膜屏障的損傷,導致癌前病變的發生,最終形成食管癌。

6、其他因素,營養及微量元素在國內外的研究中同樣引起了足夠的重視,被視為導致食管癌的重要危險因子。

食道癌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檢查方法

1.1、CT檢查

CT掃描是目前常見的食道癌診斷方式,該方法可以清晰顯示食管與鄰近縱隔器官的關系,但難以發現早期食道癌。如果將CT與X線檢查。結合,有助于食道癌的診斷和分期水平的提高,很容易分析出誘發疾病的病因及其了解到疾病的病情。

1.2、X線鋇餐檢查

通過食管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鋇劑在癌腫點停滯,病變段鋇流細窄;食管壁僵硬,蠕動減弱,粘膜紋變粗而紊亂,邊緣毛糙;食管腔狹窄而不規則,梗阻上段輕度擴張,并可有潰瘍壁龕及棄盈缺損等改變。這也屬于食道癌的診斷項目。

1.3、食管鏡檢查

通過食管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腫瘤大小、形態和部位,為臨床醫生提供治療的依據,為以后的預后和治療方法提高了重要的診斷依據,有著重要的意義。

1.4、細胞學檢查

其敏感性可達百分之四十四至百分之九十,特異性為百分之九十四,使早期食道癌的發現率達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此項檢查在非高發區的特異性不足百分之十,故不適用于非高發區的普查及隨診。方法:患者吞入細胞采取器,達一定部位后,將網囊充氣后拉出體外,對其表面的黏附物做病理檢查,兩次檢查發現癌細胞者為陽性。

2、診斷鑒別

2.1、咽下梗噎感最多見,可自選消失和復發,不影響進食。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發生,故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症狀。

2.2、食物滯留感染和異物感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有食物下行緩慢并滯留的感覺,以及胸骨后緊縮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覺,食畢消失。症狀發生的部位多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

2.3、胸骨后和劍突下疼痛較多見。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后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為著。初時呈間歇性,當癌腫侵及附近組織或有穿透時,就可有劇烈而持續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痙劑暫時緩解。

食道癌的并發症

1、出血或嘔血:一部分食管癌病人有嘔吐,個別食管癌病人因腫瘤侵襲大血管有嘔血,偶有大出血。

2、因癌轉移所引起。

3、食道癌穿孔。

4、惡病質:在晚期病例,由于咽下困難與日俱增,造成長期饑餓導致負氮平衡和體重減輕,對食管癌切除術后的并發症的發生率和手術死亡率有直接影響。

食道癌的防治方案

1、食道癌的預防方法

1.1、改變喜食霉變食物的習慣:目前已有充分證據說明食用霉變食物特別是酸菜、霉窩窩頭和魚露是食管癌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應大力宣傳這類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使群眾少吃或不吃,同時鼓勵種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鮮菜和水果的攝入,補充維生素。

1.2、加強飲用水的衛生管理:現已發現食管癌高發區水中的亞硝胺含量明顯高于低發區。因此搞好環境衛生,防止水源污染十分重要,逐漸減少飲用溝塘水的地區,推廣土自來水。對食用的溝塘水也應進行漂白粉消毒,可明顯降低水中亞硝胺含量和殺滅其他傳染病菌。

1.3、遺傳致病因素的預防:食管癌具有較普遍的家族聚集現象,表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癌易感性確實存在,應加強同代人群的監測工作。患者為男性,就加強男性監測,特別是49歲前的人群,患者是女性,加強女性監測。

2、食道癌的治療方法

2.1、手術治療

針對早期的食道癌而言,一般是首先考慮進行手術的切除,當然了還要看是否全身情況良好、有較好的心肺功能儲備、無明顯遠處轉移征象。一般以頸段癌長度<3厘米、胸上段癌長度<4厘米、胸下段癌長度<5厘米切除的機會較大。然而也有瘤體不太大但已與主要器官,如主動脈、氣管等緊密粘連而不能切除者。對較大的鱗癌估計切除可能性不大而患者全身情況良好者,可先采用術前放療,待瘤體縮小后再作手術。

2.2、放射治療

2.2.1、放療和手術綜合進行治療,這是可以增加手術的切除率的,同時也能提高遠期生存率。術前放療后,休息3~4周再做手術較為合適。對術中切除不完全的殘留癌組織處做金屬標記,一般在術后3~6周開始術后放療。

2.2.2、另外放射治療當中,也有單純進行放療的,這種治療一般是多用于頸段、胸上段食管癌,這類患者的手術常常難度大,并發症多,療效不滿意;也可用于有手術禁忌證而病變時間不長,患者尚可耐受放療者。

2.3、化學治療

化學療法同樣是作為一種輔助的治療,一般與手術、放療、中醫藥相結合,可以提高療效,或使食管癌患者症狀緩解,存活期延長。但要定期檢查血象和肝腎功能,并注意藥物反應。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