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

癔症的概述

1、定義

癔症(分離轉換性障礙)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癔病的主要表現有分離症狀和轉換症狀兩種。癔症的症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占有重要的地位。該病預后一般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內自行緩解。

2、別稱

分離轉換性障礙。

3、發病部位

心理、神經系統。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青年女性。

6、科室

內科。

癔症的典型症狀

1、癔症的典型症狀

1.1、情感爆發: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現以盡情發泄為特征的臨床症狀。嚎啕痛哭,又吵又鬧,以極其夸張的姿態向人訴說所受的委屈和不快,甚至捶胸蹬足,以頭撞墻,或在地上打滾,但意識障礙不明顯。發作持續時間的長短與周圍環境有關。情感爆發是癔症患者最常見的精神障礙。

1.2、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朦朧狀態或昏睡,病人突然昏倒,呼之不應,推之不動;癔症性朦朧狀態,興奮激動,情感豐富或有幻覺、錯覺;癔症性神游症,患者表現離家出走,到處游蕩;癔症性夢行症,睡中起床,開門外出或作一些動作之后又復入睡;癔症性假性癡呆,表情幼稚,答非所問,或答案近似而不正確。

1.3、癔症性精神病:患者表現情緒激昂,言語零亂,短暫幻覺、妄想,盲目奔跑或傷人毀物,一般歷時3~5日即愈。

1.4、癔症性神鬼附體:常見于農村婦女,發作時意識范圍狹窄,以死去多年的親人或鄰居的口氣說話,或自稱是某某神仙的化身,或稱進入陰曹地府,說一些“陰間”的事情,與迷信、宗教或文化落后有關。

2、癔症的分類

2.1、分離型:以精神症狀為主,1、有情感暴發,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發病,表現為哭、笑、打滾、喊叫等。情緒轉變迅速,常伴有戲劇樣表情動作。2、意識范圍縮小,朦朧狀態,精神活動局限于引起發病的不愉快體驗上,感知遲鈍,定向不完整,持續時間短,事后大多不能回憶。3、昏睡狀態,患者終日閉目臥床不動,呼之不醒,雙眼緊閉,檢查時可見眼球回避,瞳孔不縮小。其它可表現為遺忘症、交替人格、ganser綜合征、童樣癡呆等精神症狀。

2.2、轉換型:主要表現為軀體的功能障礙,可發現運動、感覺、反射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但詳細檢查卻未發現相應器質基礎,也不符合神經解剖的生理特點。常見表現有痙攣發作、肢體震顫、癱瘓、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覺過敏、感覺減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管障礙,如癔症性耳聾、失明和癔病性嘔吐、呃逆,過度換氣等植物神經機能障礙。

癔症的病因病機

病因:

1、生物學因素

1.1、遺傳:最早的癔症遺傳學研究是Kraulis在1931年完成的。他調查研究了1906~1923年期間被Kraepelin診斷為癔症患者的所有親屬,發現患者父母中有9.4%曾患癔症住院;兄弟姐妹中有6.25%曾患癔症住院。癔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分別有1/2和1/3的人有這種或那種人格障礙。

1.2、素質與人格類型:通常認為,具有癔症個性的人易患癔症。所謂癔症個性即表現為情感豐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國外還有不成熟、要挾、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

1.3、軀體因素:臨床發現神經系統的器質性損害有促發癔症的傾向。多發性硬化、顳葉局灶性病變、散發性腦炎、腦外傷等均可導致癔症樣發作。

2、心理因素現代醫學觀點傾向于癔症是一種心因性疾病。

3、社會文化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對癔症的影響作用較明顯,主要表現在癔症的發病形式、臨床症狀等方面,有人認為也影響其發病率。

病機:

癔症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較有影響的觀點大致可歸納為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癔症是一種原始的應激現象。所謂原始反應即人類在危機狀態下所表現出的各種本能反應。包括:興奮性反應如狂奔、亂叫、情感暴發等精神運動性興奮狀態;抑制性反應如昏睡、木僵、癱瘓、聾、啞、盲等;退化反應如幼稚行為、童樣癡呆等。

第二種觀點認為癔症是一種有目的的反應。臨床實踐發現癔症常常發端于困境之中或危難之時,而且癔症的發作往往能導致脫離這種環境或免除某些義務。

癔症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常用檢查項目:顱腦CT檢查、顱腦MRI檢查。

診斷鑒別:以下病症與癔症症狀相似,需要予以鑒別。

急性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的發生、發展和精神刺激因素的關系非常密切。患者在強烈應激事件后立刻發病,病程短暫,無反復發作史,預后良好。

精神分裂症:分離性障礙的情感爆發和幼稚動作等表現易于急性發作的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相混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變化莫測、忽哭忽笑,與周圍環境無相應聯系,行為荒誕離奇、愚蠢可笑、不可理解。同時依據丙辰的縱向觀察資料也有助于鑒別。

神經系統疾病:分離轉換性障礙如出現感覺異常、運動障礙或抽搐發作時,與神經系統疾病表現相似。但分離轉換性障礙無器質性病變基礎,神經系統查體不會出現相應陽性體征,輔助檢查也可進一步明確診斷。

詐病:詐病是指毫無病情,為了某種目的而裝扮成疾病;或是雖有一定病情,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而故意擴大病情的情況。詐病的“症狀”發作完全由主觀愿望決定、隨意控制,目的一旦達到,“症狀”就會不治自愈。而分離轉換性障礙的症狀一旦發生,是主觀意識無法控制的。

癔症的并發症

褥瘡、便秘、泌尿系感染、視覺障礙、弱視、視野向心性縮小、聽覺障礙、癔症性癱瘓,以單癱或截癱多見,有時可四肢癱,起病、較急,癱瘓程度可輕可重。

癔症的防治方案

1、癔症的預防方法

首先,要正確對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經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并無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一旦誘因消失,患者會霍然而愈。

第二,要注意緩解緊張情緒,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輕松的環境,因為緊張情緒是蘊釀癔症的溫床。

第三,要加強對患者意志品質的訓練,注意培養她們開闊的心胸和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

第四,要設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創傷,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開導,指導患者正確對待人生。對待自己的性格缺陷。

第五,采用暗示療法,“假藥”妙用,當癔症患者突然出現種種喪失功能的症狀時,可請有權威的醫生開點安慰劑,卻告訴患者是可以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以達到使症狀減輕和消失的結果。

第六,當癔症患者發病時,首先要控制其言行,讓患者鎮靜下來,以免發生意外,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

2、癔症的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癔症的症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治療中,注意以下幾點: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給予適當的保證,忌諱過多討論發病原因。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盡快完成,只需進行必要的檢查,以使醫生確信無器質性損害為度。以消除症狀為主。主要采用個別心理治療、暗示治療、系統脫敏療法等。

藥物治療:目前尚無治療分離轉換性障礙的特效藥物,主要采用對症治療。癔症患者常常伴有焦慮、抑郁、腦衰弱、疼痛、失眠等症狀和身體不適感。這些症狀往往的誘使患者發作的自我暗示基礎,使用相應藥物控制症狀十分必要。藥物治療需針對症狀進行合理選擇。患者如伴有情緒問題或睡眠問題,可分別采用抗抑郁藥物、抗焦慮藥物及鎮靜催眠類藥物;如果合并精神病性症狀,可采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藥物的劑量應以中、小劑量為宜,療程也不應過長。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