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

皮膚癌的概述

1、定義

皮膚癌即皮膚惡性腫瘤,根據腫瘤細胞的來源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包括表皮、皮膚附屬器、皮膚軟組織、周圍神經、黑素細胞、皮膚淋巴網狀組織和造血組織等。還有一部分是發生在其他組織轉移到皮膚的轉移性腫瘤。

2、別稱

無。

3、發病部位

皮膚。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皮膚科、腫瘤科。

皮膚癌的典型症狀

1、皮膚癌的典型症狀

1.1、基底細胞癌起病時常無症狀,初期皮膚癌的症狀多為基底較硬斑塊狀丘疹,有的呈疣狀隆起,而后破潰為潰瘍灶改變,不規則,邊緣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長緩慢。轉移者極少,先發生邊緣半透明結節隆起淺在潰瘍,繼之漸擴大,可侵蝕周邊組織及器官,成為侵蝕性潰瘍。

1.2、鱗狀細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轉化而成,是常見的皮膚癌的症狀之一。生長較快,早期即形成潰瘍。有的呈結節樣或菜花狀,向深部侵犯較小,基底可移動;有的呈蝶狀,向深部浸潤較明顯,破壞性大,常累及骨骼。鱗狀細胞癌常伴有化膿性感染,伴惡臭、疼痛。多見區域性淋巴結轉移,頭部巨大鱗狀細胞癌,其惡臭無比,膿性分泌物較多,易出血;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其發病部位以粘膜皮膚連接處鱗狀細胞癌發展最快,粘膜發病者更容易轉移。

1.3、鱗狀細胞癌以30~50歲年齡多發,基底細胞癌50歲以上多發。前者發病快,常在短期內快速生長;后者緩慢。鱗癌好發于下唇、舌、鼻、外陰、多發于皮膚粘膜交界點、潰瘍邊緣高起、紅硬、呈環狀、菜花樣外觀,周邊炎性反應顯著,多有區域淋巴腺腫大。基底細胞癌好發于眼眶、內眥、鼻、頰、前額、手背;潰瘍邊緣呈蠟狀、結節形、卷起,包有的呈黑色,炎性反應輕微或無,轉移極少,主要向深部組織浸潤。

2、皮膚癌的分類

2.1、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的發病與患者的原有皮膚損害密切相關。比如皮膚因經常受到強烈日曬,老化現象明顯,皮膚紋理粗厚,表面粗糙,有的有日光性角化症改變;又比如有的以前曾患腫瘤,作過放射治療,皮膚萎縮變薄,上有紅血絲,在這樣的基礎上,就容易長出鱗狀細胞癌。

2.2、惡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度很高、轉移很快的皮膚癌。西方國家患病率很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中國人皮膚中的色素較多,對紫外線有較好的防護作用。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較注意防曬,因此惡性黑色素瘤在中國是比較少見的。

2.3、基底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早期不易被發現,僅在患者臉上長出的像黃豆大小的疙瘩,質地比較硬,邊緣稍微隆起,中心稍微凹下去一點。多單個發生,好發于面頰部、鼻梁及鼻兩旁,該腫瘤不疼不癢,常無自覺不適,因此常不為老年注意。

皮膚癌的病因病機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日常曝曬與紫外線照射;化學致癌物質,如瀝青、焦油衍化物、苯并芘等長期刺激;放射線、電離輻射;慢性刺激與炎症,如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瘺管、盤狀紅斑狼瘡、射線皮炎等;其他:如免疫抑制階段,病毒致癌物質等。

皮膚癌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檢查方法

1.1、一般檢查

1.1.1、皮膚癌患者開始為臉上長出的像黃豆大小的疙瘩,質地比較硬,邊緣稍微隆起。皮膚癌的症狀多單個發生,好發于面頰部、鼻梁及鼻兩旁,該腫瘤不疼不癢,常無自覺不適,因此常不為老年人注意。但若不治療,皮膚癌中的腫瘤將慢慢增大,觸之容易破潰、出血。

1.1.2、惡性黑色素瘤,這是惡性度很高、轉移很快的皮膚癌。西方國家患病率很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中國人皮膚中的色素較多,對紫外線有較好的防護作用。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較注意防曬,因此這在皮膚癌的類型在中國是比較少見的。由于黑色素瘤是黑顏色的,比較容易發現,所以如果在指甲、甲床、腳心、手心或身體其他部位發現黑色的斑,而且近期內明顯這些都是屬于皮膚癌的症狀表現。

1.1.3、濕疹樣癌也是屬于皮膚癌的症狀表現,一般是常常發生在女性乳房,病變是單側性的。其皮膚癌的症狀與濕疹相似,為紅色或暗紅色的皮膚改變,表面容易有滲液或滲血,初發時多在單側乳暈部,以后緩慢發展,有的乳頭可以有溢液。

1.2、病理檢查皮膚癌

這是一個比較嚴謹的醫學檢查方法,患者需要前去專門的科室要求醫生為其進行。一般的程序是從患者的病變皮膚上取下一點組織樣本,送到實驗室做一個全方位的微觀分析,最后可以了解患者病變的原因和程度。

1.3、常規性的檢查項目這里指的常規性檢查項目就是血液常規檢查為主,患者可以抽血來檢查自己的身體,這樣可以知道身體目前的一個基本狀況,從而能夠為醫生提供一些治療的建議和方案。血常規檢查是所有檢查項目中最基本的一個。

2、診斷鑒別

2.1、與基底細胞癌相鑒別

基底細胞癌發生的主要部位是面部,尤其是鼻,前額,眼,顴部及上唇,局部往往不充血,表面結痂而無角化現象,邊緣卷起,呈蠟狀半透明。

2.2、與鱗狀細胞癌相鑒別

鱗狀細胞癌多發于皮膚粘膜連結處及四肢,下唇,鼻,耳,手背和陰部,往往在有慢性皮膚病損處發生,局部充血明顯,角化現象明顯,邊緣高起堅硬,炎性反應顯著,易發生淋巴結轉移。

2.3、與脂溢性角化病相鑒別

溢性角化病好發于50歲以上男性,多發于面部,頸部,胸部,背部及手背,損害為略高出于皮膚的圓形或卵圓形扁平疣狀皮疹,覆有油脂狀鱗屑痂,皮疹數目很多。

2.4、與盤狀紅斑狼瘡相鑒別

盤狀紅斑狼瘡損害初發時為小丘疹,漸擴大呈斑塊,性質干燥,表面角質增殖,有萎縮斑,不形成潰瘍,邊緣多充血。

皮膚癌的并發症

本病發展較快,破壞性大,可伸入結締組織、軟骨、骨膜及骨骼,常可發生區域性淋巴結轉移,晚期可發生內臟轉移。尤其是粘膜的鱗狀細胞癌往往容易轉移。

皮膚癌的防治方案

1、皮膚癌的預防方法

1.1、衣服遮擋

即使是陰天,百分之七十的紫外線還是會投射到地面上,紫外線會穿透皮膚表層破壞深層的皮膚細胞,引發癌細胞的生長。所以白天在戶外走動,應戴帽子、穿長袖衣服,等等。

1.2、涂防曬霜

最好把裸露在外的皮膚一律涂上防曬霜。防曬化妝品一般通過吸收或反射紫外純的方法達到防曬目的。防曬品一般都標有防曬系數(SPF),系數越高,效果越好。平時選用SPF15的防曬產品即可。

1.3、飲食防范

維生素C和E能幫助抵抗日曬。另外,茶葉中含有一種叫多酚的抗癌物質,能抑制自由基的活性。因此,喝茶也可以預及皮膚癌。

2、皮膚癌的治療方法

2.1、手術療法

適用于各期皮膚癌,可采用外科將腫瘤全部切除。

2.2、淋巴結清掃

鱗癌手術切除后的選擇性區域淋巴結清掃術很難決定。預防性清掃不是最必需的選擇,而應依據患者的年齡、癌的發生部位、浸潤程度和癌細胞分化程度作出最佳決策。

2.3、放射療法

皮膚癌,特別是基底細胞癌,對放射線十分敏感,對鱗癌中度敏感。本法也適用于已有或可能有淋巴轉移的部位,作為手術前后的輔助治療。

2.4、化學療法

是作為治療皮膚癌的一種全身性輔助治療。

2.5、物理療法

這是應用電凝、電灼、冷凍或激光來燒灼癌瘤,使之壞死脫落或氣化。

2.6、腐蝕療法

應用有效濃縮的腐蝕性較強的化學藥物作為局部燒灼或涂抹。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