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

脾大的概述

1、定義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體征。在正常情況下腹部一般摸不到脾,如仰臥位或側臥位能摸到脾邊緣即認為脾大。脾體積增大是脾疾病的主要表現。脾大的原因可為兩類:一類是感染性脾大;另一類是非感染性脾大。

2、症狀部位

3、症狀科室

內科

4、常見病因

病毒感染,立克次體感染,細菌感染,螺旋體感染,寄生蟲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蟲病,慢性瘧疾,黑熱病,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積液,特發性非硬化性門脈高壓症,血液病,結締組織病,脾腫瘤,脾囊腫等。

脾大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1、感染性

急性感染

見于病毒感染、立克次體感染、細菌感染、螺旋體感染、寄生蟲感染。

慢性感染

見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蟲病、慢性瘧疾、黑熱病等。

2、非感染性

淤血

見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積液、特發性非硬化性門脈高壓症等。

血液病

見于各種類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紅白血病、紅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脾功能亢進症等。

結締組織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等。

組織細胞增生症

如勒-雪病、黃脂瘤病綜合征、嗜酸性肉芽腫。

脂質沉積症

如戈謝病、尼曼-匹克病。

脾腫瘤與脾囊腫

脾惡性腫瘤原發性者少見,以脾淋巴瘤最常見,原發癌灶多位于消化道,胃、結直腸多見。

脾大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脾大的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對脾大的原因診斷有重要意義,包括血常規檢查、血小板計數、網織紅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電泳、紅細胞脆性實驗、酸溶血(Ham),直接抗人球蛋白。血液的寄生蟲、原蟲檢查、肝功能檢查、骨髓檢查或骨髓活檢。血清學抗原抗體檢查;淋巴結穿刺或活檢,脾穿刺或活檢,腹腔積液常規檢查等。

2、脾大的診斷鑒別方法

2.1、感染性脾大

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皮膚淤點、肝脾及淋巴結腫大,脾大一般為輕度,質軟。這類疾病包括傷寒、敗血症、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心內膜炎、瘧疾等疾病,一般通過相應病原體檢測可作出診斷。

2.2、肝硬化

有肝炎或血吸蟲感染等病史,起病緩慢,臨床表現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不適、出血傾向、腹水等,體檢見腹壁靜脈曲張,脾臟腫大,多為輕、中度腫大,血吸蟲病性肝纖維化者可表現為巨脾,晚期可發生脾功能亢進。通過病史、臨床表現、肝功能試驗、B超等檢查可作出診斷。

2.3、慢性溶血性貧血

溶血所致的脾臟腫大,一般為輕、中度腫大,症狀有貧血、黃疸等,實驗室檢查可有網織紅細胞增高、骨髓幼紅系明顯增生活躍、血清間接或非結合膽紅素增高、尿膽原增高。

2.4、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病程發展快,表現為感染、貧血、出血等症狀,脾臟多呈輕度腫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緩慢,隨著病情發展,脾臟可高度腫大。外周血檢查可見未成熟早期白細胞,骨髓象可見大量原始細胞或幼稚白細胞,一般根據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檢查可區分各型白血病。

脾大的危害

脾臟本身的疾病較少見,比如脾腫瘤,但是人體其它系統的疾病可以繼發脾臟改變,會出現脾大現象。比如常見的有肝硬化、肝癌、特發性門脈高壓症的人會出現脾大,還有一些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攤、何杰金氏病、白血病等也會出現脾大。

脾大的防治方法

1、脾大的預防方法

最好是注意生活習慣,注意日常生活行為,有病早發現早治療。

2、脾大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主要是是采用手術切除脾。切除脾有好處,可以糾正脾大對人體的危害,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后將改變病人的免疫功能,脾過濾功能消失,IgM減少、調節素和調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細胞系統出現紊亂、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以及淋巴細胞轉換率明顯下降,導致暴發性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如兇險性肺炎。對于肝功能差、腹腔積液、低蛋白、嘔血等病人應綜合考慮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脾切除。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