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細胞學檢查

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的基本信息

1、定義

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是在腰椎(或其他部位)穿刺后獲取標本,用顯微鏡觀察腦脊液中有無惡性腫瘤細胞。

2、專科分類

腫瘤科

3、檢查分類

腦脊液檢查

4、適用性別

男女均適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正常值

成人腦脊液內無紅細胞,白細胞極少,其參考范圍:腰池中為(0-10)×106/L;腦室內為(0-5)×106/L,兒童為(0-15)×106/L,新生兒為(0-30)×106/L。如白細胞達(10-50)×106/L為輕度增加,(50-100)×106/L為中度增加,200×106/L以上顯著增加。

2、臨床意義

腦脊液細胞檢查主要用于發現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以轉移性腫瘤多見,如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胃癌、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原發性腫瘤較少見,如髓母細胞瘤、星形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松果體瘤和脈絡叢乳頭狀瘤等。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關病此時腦脊應付細胞病理學變化分三個不同時期:急性炎性滲出期,呈粒細胞反應;亞急性增殖期,呈激活淋巴細胞或單核-巨噬細胞反應;修復其呈淋巴細胞反應。化膿性腦膜炎的急性期變化最突出,持續時間最長;此期腦脊液細胞數每微升可高達數千,經中性粒細胞為產,當用抗生素治療后,腦脊液細胞數迅速下降。漬毒性腦炎亞急性期出現較早,持續時間較長,腦脊液中細胞數輕度增加,以淋巴細胞為主,在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腦脊液淋巴樣細胞中可發現胞質內包涵體,結核性腦膜炎時其腦脊液細胞數可增加,但超過500×106/L者較為罕見,在發病初期以中性粒細胞為主,但很快下降,由于患者多在發病數天后才來診治,因此首次腰穿時,腦脊液中中性粒細胞已趨下降而淋巴細胞為多。粒細胞、淋巴及漿細胞同時存在是結核性腦膜炎的特點。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可在腦脊液中直接發現婚球菌,必要時用印度墨汁染色予以確診。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脊液細胞當選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細胞為主。腦脊液中能否找到腫瘤細胞取決于腫瘤位置及惡性程度、穿刺部位和采集標本的多少。同時也與檢查者技術水平有關,采用細胞正玻片離心沉淀儀可提高檢出率。腦脊液找到白血病細胞是白血病腦膜轉移的證據。

腦血管病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有助于鑒別腦出血或腰穿損傷性出血。前者在早期病后數小時可見大量紅細胞和明顯中性粒細胞增多,2-3天內達高峰,在腦脊液中可發現吞噬細胞,出血后數小時至第3天可出現含有紅細胞的吞噬細胞,5天后可見含鐵血黃素吞噬細胞。如為穿刺損傷性出血則不會有上述反應。

腦寄生蟲病不僅腦脊液細胞數升高,并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約占白細胞的60%或更高。漿細胞增多為加一特點。如將腦脊液離心沉淀物全傾倒在玻片上,在顯微鏡下檢查可發現血吸蟲卵、阿米巴原蟲、弓形體、旋毛蟲的幼蟲等,甚至還可找至細粒棘球絳蟲的頭節或頭鉤。

紅斑狼瘡有時可在腦脊液中找到紅斑狼瘡細胞。

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

1、檢查過程

腰椎穿刺取得腦脊液。進行細胞學檢查。

2、注意事項

腦脊液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放置過久將影響檢驗結果:如細胞變性,破壞,導致計數和分類不準;有些化學物質如葡萄糖等將分解含量減少;細菌發生自溶影響細菌的檢出率。腦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裝三個無菌管,第一管作細菌培養,第二管作化學分析和免疫學檢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狀及顯微鏡檢查,三管的順序不宜顛倒。因標本采集較難,全部送檢和檢測過程應注意安全。

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的相關疾病和症狀

1、相關疾病

病毒性腦膜炎,額顳癡呆,小兒鞍上生殖細胞瘤,多發腦梗死性癡呆,復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神經萊姆病,昏迷,小兒莫拉雷腦膜炎,遺傳性多發腦梗死性癡呆,單發腦梗死性癡呆

2、相關症狀

頭部緊束感,用口探索物體,癔症步態,腦脊液白細胞增加,隱球菌感染 ,嘔吐,貧血,胸痛,惡心與嘔吐,消瘦

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的不適宜人群和不良反應

1、不適宜人群

如有明顯視乳頭水腫或有腦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處于休克、衰竭或瀕危狀態以及局部皮膚有炎症、顱后窩有占位性病變者均禁忌穿刺。

2、不良反應

穿刺時患者如出現呼吸、脈搏、面色異常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應處理。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