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

腦膠質瘤的概述

1、定義

腦膠質瘤是由于大腦和脊髓膠質細胞癌變所產生的、最常見的原發性顱腦腫瘤。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如同其他腫瘤(疾病)一樣,膠質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遺傳高危因素和環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些已知的遺傳疾病,例如神經纖維瘤病(I型)以及結核性硬化疾病等,為腦膠質瘤的遺傳易感因素。

2、別稱

3、發病部位

大腦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外科、神經外科

腦膠質瘤的典型症狀

1、腦膠質瘤的典型症狀

亞急性起病,呈進行性發展趨勢。病程長短不一,患者平均生存期6~9個月,8.8%的病人能超過12個月。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病,在6~62歲之間起病較多。臨床缺乏特征性局灶體征,常以性格改變、精神異常、癲癇發作、顱內壓增高、偏癱為主要表現。JenninsMT等回顧85篇文獻報道的160例病人,44%~78%的患者有精神異常、智能減退,38%~50%有癲癇發作,39%~47%有顱內壓增高,58%有錐體束受損,37%有顱神經損害。

2、腦膠質瘤的分類

常見分類有:星形細胞瘤、星形母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松果體細胞瘤、神經元腫瘤及髓母細胞瘤。

腦膠質瘤的病因病機

如同其他腫瘤(疾病)一樣,膠質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遺傳高危因素和環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些已知的遺傳疾病,例如神經纖維瘤病(I型)以及結核性硬化疾病等,為腦膠質瘤的遺傳易感因素。有這些疾病的患者,其腦膠質瘤的發生機會,要比普通人群高很多。此外,一些環境的致癌因素也可能與膠質瘤的發生相關。有研究表明,電磁輻射,例如手機的使用,可能與膠質瘤的產生相關。但是,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這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雖然大部分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都曾有巨噬細胞病毒感染,并且在絕大部分的膠質母細胞瘤病理標本都發現有巨噬細胞病毒感染的證據,但是,這兩者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詞,目前也不是十分清楚。

腦膠質瘤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膠質瘤的診斷,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征、輔助檢查以及術后病理等進行綜合考慮和判斷。患者有臨床症狀表現后,就診時最常做的檢查包括頭顱CT與磁共振(MRI)。頭顱CT可以初步判定是否有顱內占位。膠質瘤在CT上,往往表現為腦內、低信號的病變;低級別膠質瘤一般無瘤周水腫,高級別膠質瘤往往伴有瘤周水腫。此外,CT在發現是否有腫瘤出血以及鈣化,優于磁共振。瘤卒中發生的出血,在CT上表現為高信號,提示腫瘤的惡性程度較高。腫瘤伴有鈣化的發生,提示腫瘤的病理類型為少枝的可能性大。磁共振在顯示腫瘤的部位、性質等方面,要優于CT檢查。低級別膠質瘤在磁共振上往往表現為T1低信號、T2高信號的腦內病變,主要位于白質內,與周圍腦組織在影像上往往存在較為清晰的邊界,瘤周水腫往往較輕,病變一般不強化。高級別膠質瘤一般信號不均一,T1低信號、T2高信號;但如有出血存在,則T1有時也有高信號的存在;腫瘤往往有明顯的不均一強化;腫瘤與周圍腦組織界限不清;瘤周水腫較為嚴重。有時,膠質瘤與其他的病變,例如炎症、缺血等,不是很容易區分。因此,有可能需要做其他的檢查,包括PET、MRS等檢查,進一步了解病變的糖代謝及其他分子代謝情況,從而進行鑒別診斷的區分。此外,有時為了明確病變與周圍腦組織功能的關系,還要進行所謂的功能磁共振檢查(fMRI)。通過這些檢查,一般可以在手術前,對膠質瘤的部位以及惡性程度級別,有個初步的臨床判斷。但是,最終的診斷,要依賴于手術后的病理診斷。

腦膠質瘤的并發症

腦膠質瘤晚期通常會出現顱內壓增高、頭痛、嘔吐及精神症狀等,另一方面由于腦組織受腫瘤壓迫浸潤會出現局部症狀,引起神經功能損傷。

腦膠質瘤的防治方案

1、腦膠質瘤的預防方法

膠質瘤是由于先天的遺傳高危因素和環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在預防方面主要注意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同時要盡量遠離致癌因素。

2、腦膠質瘤的治療方法

目前對于膠質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具體的治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功能狀態、對治療的預期結果以及腫瘤所處的腦區部位、惡性程度級別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判斷,從而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