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真菌鏡檢

皮膚真菌鏡檢的基本信息

1、定義

皮膚真菌鏡檢是通過直接鏡檢的方法,找到菌絲和孢子,以供初步診斷。而培養的方法,則根據菌落的特征和鏡下形態,結構以確定菌種。

2、專科分類

皮膚

3、檢查分類

病原微生物檢查

4、適用性別

男女均適用

5、是否空腹

非空腹

皮膚真菌鏡檢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正常值

陰性,即無致病菌生長。

2、臨床意義

當真菌侵犯人體后,醫生將按它們對人體的侵犯部位來劃分,因此真菌可分為淺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兩大類。淺部真菌主要會引起皮膚粘膜等淺表感染;深部真菌則可侵犯全身器官和組織,如嚴重敗血症、心內膜炎、腦膜炎等致死性疾患。引起這些疾病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熱帶念珠菌等。

異常結果: 真菌檢查方法常采用直接檢查(包括不染色直接涂片鏡檢、負染色法、革蘭氏染色法、熒光染色法)和真菌培養。

異常結果如下:

涂片找到真菌菌絲和孢子。

檢出新型隱球菌,可見于亞急性或慢性腦膜炎或肺部感染,也可侵犯皮膚、皮下組織、肌肉、淋巴結及腸道等處,由肺經血行播散時可侵犯所有臟器組織。不管發生哪類隱球菌感染,最后中樞神經系統終將受染。

檢出真菌(包括深部真菌和淺部真菌)。

深部真菌指侵犯表皮以外的組織和器官的病原真菌、條件致病真菌,包括隱球菌屬、念珠菌、申克孢子絲菌、暗色孢科真菌、曲霉菌、毛霉菌。

淺部真菌指寄生或腐生在表皮、毛發、甲板等部位的真菌所引起的淺部真菌病,稱為癬,包括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和表皮癬菌屬。

需要檢查的人群: 有疑似真菌感染症狀的患者。

皮膚真菌鏡檢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

1、檢查過程

直接鏡檢:采取標本是檢驗能否取得正確結果的關鍵。根據臨床表現選取相應的標本。

鱗屑、菌痂:用鈍刀刮取病損邊緣的鱗屑。

病甲:先清除甲表面游離的污物,取甲板下靠近甲床上部的甲屑。

膿汁、滲出物及各種分泌物:直接用棉拭子采取。

毛發:用鑷子拔取失去光澤和繞有菌鞘的病發、斷發。

腦脊液、腹水、尿液、應離心后取沉淀。

放線菌病:尋找硫磺樣的顆粒。

用鈍器劃前臂屈側皮膚,1~2分鐘后在鈍器劃過處產生風團,則為皮膚劃痕征陽性。如懷疑皮膚對某種變應原過敏,也可做特異性皮膚劃痕試驗。

做法是:選上臂外側或背部皮膚,消毒皮膚后,用針尖在皮膚上劃一0 5~1cm長的條痕,以不出血為度,將試驗物滴于其上,輕擦之。同時用多種變應原作試驗時,劃痕間應有4~5 cm的距離 3、試驗時必須有對照,通常在試驗后20分鐘觀察結果,并將試驗物擦去洗凈 皮膚劃痕試驗陽性的患者,經常在緊束的腰帶、表帶、襪帶等處局部起風團瘙癢,由于搔抓而風團產生更多。

一般理論上認為皮膚劃痕現象是由于IgE抗體的參與而發生,同時與皮膚肥大細胞存在某種功能異常有關。

2、注意事項

檢查前禁忌: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吃對皮膚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

檢查時要求:

詳詢有無外傷史及手術史,受傷時間、場所,受傷后的處理,發病時間、病情發展經過,有無破傷風預防接種史;對女性患者,應詳詢分娩或流產史;如為新生兒,應詢問分娩史及臍帶處理的情況。有少數病例無損傷史,亦未見明顯的創口。

檢查受傷部位、創口情況,創口周圍肌肉有無痙攣及抽動,特別注意腹直肌是否強直。如創口有滲出物或脫落的組織塊,應行細菌學檢查(包括涂片及厭氧菌培養)和病理檢查。

觀察患者有無牙關緊閉、陣發性抽搐、痙笑、角弓反張,全身強直及陣發性痙攣,特別注意呼吸道是否通暢,有無喉頭痙攣。待患者安靜后,再檢查有無肺部并發症,也可行必要的輔助檢查。

皮膚真菌鏡檢的相關疾病和症狀

1、相關疾病

副球孢子菌病,鵝掌風,頭癬,牛皮癬,甲真菌病,疊瓦癬,短暫性棘皮松解皮膚病,股癬

2、相關症狀

眼瞼瘙癢,陣發性瘙癢,濕癢生瘡,顴紅,遇熱癢劇,紅腫奇癢,真菌感染

皮膚真菌鏡檢的不適宜人群和不良反應

1、不適宜人群

暫不明確。

2、不良反應

一般無并發症和危害。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