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的概述

1、定義

人格(personality)或稱個性(character),是一個人固定的行為模式及在日常活動中待人處事的習慣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綜合。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在內容上、質上或整個人格方面異常,由于這個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給個人或社會帶來不良影響。盡管在人格障礙的治療上已取得一些進步,找到有效改變的方法。但對人格障礙的處理很大程度仍然是根據人格障礙者的不同特點,幫助其尋求減少沖突的生活道路。

2、別稱

3、發病部位

全身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內科

人格障礙的典型症狀

1、人格障礙的典型症狀

人格障礙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人格障礙開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續到成年乃至終生。沒有明確的起病時間,不具備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過程。

可能存在腦功能損害,但一般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形態學病理變化。

人格顯著的、持久的偏離了所在社會文化環境應有的范圍,從而形成與眾不同的行為模式。個性上有情緒不穩、自制力差、與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情感和行為的異常,但其意識狀態、智力均無明顯缺陷。一般沒有幻覺和妄想,可與精神病性障礙相鑒別。

人格障礙者對自身人格缺陷常無自知之明,難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屢犯同樣的錯誤,因而在人際交往、職業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以致害人害己。

人格障礙者一般能應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會對其行為的評價,主觀上往往感到痛苦。

各種治療手段效果欠佳,醫療措施難以奏效。

2、人格障礙的分類

廣義的人格障礙包括:

A組(奇特組):偏執型人格障礙、分裂樣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

B組(表演組):反社會性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表演性人格障礙。

C組(焦慮組):回避型人格障礙、依賴性人格障礙、強迫性人格障礙、被動攻擊性人格障礙等。

但組中包括的類型常有重疊。

人格障礙的病因病機

人格障礙包含各種不同類型,而各類型的人格障礙具有以下共同的因素:

遺傳:人格或個性特性的某些方面是受遺傳影響的,一般認為是在大腦先天性缺陷的基礎上,遭受環境有害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

病理因素:感染、中毒、孕產或幼兒階段的營養不良等疾病因素可能會導致易感人群出現症狀。

心理社會因素:養育方式可以影響人格的發展,兒童時期的不合理教養可導致病態人格的形成,粗暴兇狠、放縱溺愛和過分苛求都不利于孩子的人格成長,父母的關系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發展。但兒童大腦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些性格傾向經過教育可以糾正。

人格障礙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與其他精神疾病的診斷一樣,人格障礙的診斷依靠病史采集,檢查(物理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精神檢查)和對照人格的診斷標準。

人格障礙的并發症

不同類型的人格障礙特征是不同的,但一般人格障礙的患者都很難與人形成穩定、健康的人際關系,哪怕是親人。有些類型的人格障礙(如反社會人格)會表現為多種形式犯罪如濫用藥物或酒精、婚姻和工作關系很難維持、自殺率更高、容易罹患其他重型精神障礙。與其生活的人也痛苦不堪,常常無法忍受而紛紛離去。所以,成年后如果發現有可疑症狀,應該早診斷早治療,不能盲目等待自愈。

人格障礙的防治方案

1、人格障礙的預防方法

人格障礙一旦形成不易矯正,故應貫徹預防原則,從幼兒開始教育,強調培養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具有健全理想的人格,能夠良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保持內心的和諧和人格的完整,對于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之一。弗洛姆曾說“人生的主要使命是自我成長,成為與潛能相符的人,人生奮斗目標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自己的人格”。為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我們必須從幼年抓起,用以引導,教化,培養,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2、人格障礙的治療方法

人格障礙的治療較為困難,但有關的治療手段對行為的矯正仍可發揮一定的作用。

人格障礙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精神外科治療(定向破壞大腦特定部位,但手術常導致不可逆局部損傷,故應慎重選擇)、教育以及訓練等方式。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