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感染

傷口感染的概述

1、定義

傷口感染是病原微生物通過傷口侵入機體后,在體內生長、繁殖,致機體的正常功能、代謝、組織結構受到破壞,引起組織損傷性病變的病理反應。機體受到病原體侵襲后,能動員各種防御功能以消除病原體及其毒性產物,以恢復機體的相對穩定性。病原體侵入機體后是否能引起感染,主要取決于病原體的毒力和機體的抵抗力。

2、症狀部位

全身

3、症狀科室

外傷科

4、常見病因

病原微生物通過傷口侵入機體

傷口感染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所有造成傷口感染的細菌都是侵入組織引起局部變化和全身中毒。但破傷風桿菌與其他病原菌不同,無論菌體或其產生的外毒素,在傷口均不產生明顯的病理改變,它是通過分泌出和擴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導致發病,其產生的外毒素毒力強,對神經有特別的親和力,經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腦干等處,易危及生命。

傷口感染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傷口感染的檢查方法

傷口感染雖然局灶性蜂窩織炎,肌炎和擴散性肌壞死症各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可以鑒別,并且得到相應的治療。但常需詳盡的手術探查傷口,和肉眼觀察受累的組織才能確診。例如,肌壞死症時,可觀察到壞死的肌組織,受累的肌肉呈無光澤的品紅色,然后深紅色最后為灰綠色或紫斑色。X線檢查可顯示局部產氣,CT和磁共振可幫助確定氣體和壞死的范圍。

傷口滲出物應送檢培養厭氧和需氧菌,梭狀芽胞桿菌可從純培養分離獲得,也可與其他厭氧菌或/和需氧一起培養。涂片可顯示為革蘭氏陽性梭狀芽胞桿菌。典型的滲出物中幾乎沒有多形核白細胞,用蘇丹染色可顯示游離的脂肪球。很多外傷,特別是開放性外傷,可同時被致病性和非致病性梭狀芽胞桿菌污染而無明顯的侵襲性疾病,這種情況的意義需從臨床角度來判斷。

2、傷口感染的診斷鑒別方法

其他厭氧或需氧性細菌,包括腸桿菌和類桿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屬,單獨或混合感染,常可引起外傷性或手術后傷口的嚴重梭狀芽胞桿菌樣蜂窩織炎,廣泛的筋膜炎或氣性壞疽。若涂片顯示大量的多形核白細胞和大量呈鏈狀排列的球菌,則應考慮厭氧性鏈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大量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可表明系某種腸桿菌或類桿菌感染(見下文混合性厭氧菌感染)。測定傷口或血液中的特異性抗原毒素僅對少數通過外傷獲得的肉毒中毒病例有幫助。梭狀芽胞桿菌也可出現,但無重大意義。

傷口感染的危害

創傷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傷口,如裂傷、割傷、刺傷、盲管傷、穿通傷等,會引起不同類型的感染,其感染的程度與傷口的大小、深淺、污染程度等密切相關。輕度感染的傷口僅出現紅、腫、熱、痛的局部症狀。感染較嚴重者除傷口出現明顯的局部症狀外,還會出現高熱、昏迷等全身性中毒症狀。

傷口感染的防治方法

1、傷口感染的預防方法

對傷口肉毒中毒,早期給特異性或多價抗毒素是有價值的。

高壓氧治療對廣泛肌肉壞死症(特別是肢體的)可能有幫助,可作為抗生素和外科手術治療的補充療法。高壓氧療法似乎有潛在的組織搶救作用,若早期進行高壓氧治療,可降低病死率和發病率。

2、傷口感染的治療方法

清潔傷口用碘伏消毒,感染機會小的傷口可用生理鹽水簡單濕潤一下,無菌輔料包扎即可。對于有皮膚缺損的傷口,檢查創面,清除膿液及壞死組織,缺損區用鹽水反復沖洗,周圍可用碘伏常規消毒,消毒后,用鹽水紗布或凡士林紗布覆蓋,鹽水紗布有利于保持創面的新鮮,干燥,凡士林紗布有利于創面的肉芽生長。 久潰不愈的傷口,要采用中藥換藥。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