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的传染途径

百日咳的传染途径

1、百日咳的传染

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时飞沫传播,在病人周围约2m以内都有吸入病菌的可能。百日咳杆菌在体外很快死亡,所以,很少通过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另外,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最强,这是因为妊娠期间母体没有百日咳杆菌抗体由胎盘传给胎儿,因此,出生后的新生儿即可感染本病。年龄愈小,死亡率愈高,患过百日咳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一生得两次百日咳极少。

一般说来,百日咳自发病起均有传染性,但是在病程不同时期传染性是不同的,哪一个阶段传染性最强呢?经过医学研究,人们发现,百日咳病人炎症期时传染性最强。因为此时病菌在上呼吸道粘膜上大量繁殖,并随飞沫散播到体外;这时的病菌能产生较多的毒素,毒力强,致病性也很强,所以,百日咳病人在炎症期传染性最强。此外,还由于在炎症期患儿症状较轻而易被人们忽视,病人因活动范围较大而传播疾病。因此,要特别注意处于炎症期的百日咳病人,对可疑的患儿,要仔细观察,尽早去医院,早期诊治,及时隔离,以免造成百日咳流行。

2、百日咳的症状体征

潜伏期3~21天,平均7~10天,典型临床经过分3期。

2.1、卡他期或称痉咳前期 起病时有咳嗽、打喷嚏、流涕、流泪,有低热或中度发热,类似感冒症状。3~4天后症状消失,热退,但咳嗽逐渐加重,尤以夜间为重。此期传染性最强,可持续7~10天,若及时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展。

2.2、痉咳期 卡他期未能控制,患者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其特点是频繁不间断的短咳10余声,痉咳发作前有诱因,发作时常有喉痒、胸闷等不适预兆。患儿预感痉咳来临时,表现恐惧,痉咳发作时表情是痛苦的。痉咳时由于胸腔内压力增加,上腔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怒张,眼睑及颜面充血水肿,口唇发绀,眼结膜充血,如毛细血管破裂可引起球结膜下出血及鼻出血。有的患者舌向齿外伸,与门齿摩擦,常见有舌系带溃疡。有的患者因阵咳,腹压增高使大小便失禁及出现疝症。此期如无并发症发生,一般持续2~6周,也有长达2个月或以上。婴幼儿和新生儿百日咳症状比较特殊,无典型痉咳,由于声门较小可因声带痉挛和黏稠分泌物的堵塞而发生呼吸暂停,因缺氧而出现发绀,甚至于抽搐,亦可因窒息而死亡。成人或年长儿童,百日咳症状轻,而且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干咳,无阵发性痉咳,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大多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2.3、恢复期 阵发性痉咳次数逐渐减少至消失,持续2~3周好转痊愈。若有并发肺炎,肺不张等常迁延不愈,可长达数周之久。

3、百日咳的预防护理

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凡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及早抗生素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但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则应进行消毒处理。

药物预防

对婴幼儿及体弱小儿,未经预防接种而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者,可选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2.5ml肌内注射,或恢复期血清10~20ml肌内注射,5~7天重复注射1次,连续3次,可使其暂不发病。近来证实红霉素对百日咳接触者进行预防可降低百日咳的感染率,剂量30~50mg/kg体重,分4次口服,连服5~7天,有助于控制百日咳传播。亦有人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半岁内婴儿可选用该药乳剂5ml(含TMP40mg,SMZ200mg),2次/d,连续7~10天。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