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传染病吗

糖尿病是传染病吗

无论是一型还是二型糖尿病,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是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的,也就是说,您不会因为接触别人而被传染上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不像感冒或流感,虽然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很多,但无论是一型还是二型糖尿病,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是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的,也就是说,您不会因为接触别人而被传染上糖尿病。

大多数糖尿病病友是有遗传倾向的,如果您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这种患病基因,再加上后天环境一些不良因素的作用,那么,您就可能患上糖尿病。除了先天因素之外,体形比较胖,又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有可能患上二型糖尿病。另外,其他一些原因也可诱发糖尿病,如长期、过度的酗酒或者睡眠过少等。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和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之一。

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5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些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孕期糖尿病会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妊娠期间还会出现外阴瘙痒、及外阴念珠菌感染,症状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伴昏迷。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无三多一少症状。早孕时妊娠剧吐,或有念珠菌感染史,空腹血糖检查发现异常或尿糖阳性,糖尿病家族史,或不良生育史及本次妊娠过程异常而进行糖耐量试验发现对于高度怀疑糖尿病的孕妇,首先接受糖筛查,以便及早诊断孕前糖尿病的孕妇。

糖尿病的症状

1、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糖尿病,其子女发病率比普通人高2.5倍。

医学家认为,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及晶状体病变很早就已发生,因此对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的人要注意检查是否患糖尿病;经常饥饿、常有空腹感、乏力,查不出其他原因的排尿困难者,都应及时检查是否息糖尿病。

2、反复发生低血糖早期糖尿病患者,也能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但分泌过程缓慢,当血糖高峰已经过去,胰岛素分泌才达到高峰。而这恰恰是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于是会出现低血糖,表现出饥饿感、心悸、流汗等。因此,反复发生低血糖者,应警惕是否患了糖尿病。

3、皮肤病变皮肤病变是潜伏着的糖尿病在体外唯一的明显症状,除糖尿病早期可同时存在皮肤病变外,也可能是糖尿病继发或反复发生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毛囊炎、疖、痈、癣症以及丘疹、水疱、脱屑、浸渍、糜烂等。约有30%----40%的患者会发生周身皮肤瘙痒,同时伴有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等。

4、难于控制的肺结核糖尿病人并发肺结核比正常人多3~5倍,这是由于糖尿病人的抵抗力差,高糖环境更有利于结核茵的生长繁殖,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显着,症状难以控制。尤其是中老年人患结核久治不愈,更应考虑并发糖尿病的可能。

5、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表现为对称性远端感觉障碍,下肢比上肢重,双下肢发麻,伴有刺痛或烧灼感、蚊行感;有的手足疼痛,夜间加重,甚至盖棉被,接触衣服也会引起疼痛:手足皮肤色素变深,指甲变厚;因颅神经发生病变而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后或眼球上方疼痛,面神经麻痹或神经性耳聋。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