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的症状

冻疮的症状

1、冻疮的症状

冻疮初期四肢末端发凉。冻疮形成是因为皮肤受到低温刺激导致血液循环不通而引起的,所以冻疮初期由于血液不通容易长冻疮的四肢末端会发凉,并且因为不通血还有可能出现发黑、多汗的症状。

冻疮初期局部红肿。冻疮刚刚产生时,覆盖区域还不是很大,一般就是一颗蚕豆或者指甲盖的大小,摸起来就是一个肿块或者硬块,早期呈粉红色,慢慢肿块的中央变成青紫色,边缘呈鲜红色。

冻疮初期表面异样。冻疮刚刚产生时,表皮还是完整的,但是看上去绷得很紧,而且非常光亮,触碰时会感觉非常冰凉,如果按压一下初期的冻疮,那么冻疮上的青紫色会马上褪去,一般别的痘痘或者肌肤按压松开后会马上恢复颜色,但是冻疮按压松开后颜色恢复得很缓慢。

冻疮初期发痛发痒。冻疮是因为受到低温刺激血管收缩血液不流才产生的,所以冻疮长出来以后,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冻疮部位处于温暖的环境下时,血管就会扩张,冻疮部位就会感到发痒,或者有刺痛感。

2、冻疮是什么

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

3、冻疮的临床表现

冻疮好发于初冬、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表现。皮损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郭、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常两侧分布。常见损害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局部按压可褪色,去压后红色逐渐恢复。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存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痒感明显,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冻疮多见于女性的股部。临床上有特征性呈蓝红色浸润性的斑,对称分布在过度肥胖的股外侧面,偶可有继发性溃疡和常合并毛囊性角栓。这些损害完全与冷暴露有关,且在温暖环境中消退。

冻疮的病因

1、静脉血液循环缓滞。幼儿的脸部、四肢部位的血管比较多,再加上幼儿皮肤的耐寒性较差,皮表下的小动脉在低于十摄氏度的温度下就会收缩,甚至是痉挛,这样就会使得身体的静脉部分血液无法正常循环作业,从而导致幼儿皮肤等组织受损,发生冻疮。

2、皮表温度低。有部分孩子的冻疮会在每年寒冷季节,周而复始的发作。这是由于这些冻疮患者的皮表温度比常人要低,四肢、脸部等部位微循环不如常人。

3、冻疮易发部位。一般情况下,冻疮经常发生于幼儿的手、脚、以及脸部等常接触冷空气的部位。冻疮刚开始发生时,只是皮肤表层受损,受损的部位呈现暗红色,还会感到瘙痒、疼痛感等,如果冻疮部位受热,会感到强烈的瘙痒,肿胀以及火烧般的感觉。如果在冻疮刚开始发生时没有保护好,冻疮程度就会加重,受损的皮肤会变紫甚至变黑,并且会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感。

冻疮的治疗及预防

1、系统治疗。口服烟酰胺、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或将丹参(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溶血栓等作用。

2、局部治疗。可用氦-氖激光和红外线照射,或作激光穴位照射(足三里、复溜等)后,对冻疮局部行散焦普遍照射。未破溃者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维生素E软膏等。可用桂附煎药液浸泡患处,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边浸边用药渣揉搓患处。(方药组成为:桂枝、紫苏叶、荆芥各20g,加水3000ml,煎沸,稍冷后用。已破溃者外用5%硼酸软膏、1%红霉素软膏等)。

3、冻疮的预防: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不穿过紧鞋袜;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伴有其他相关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