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风病的发病原因

鹅掌风病的发病原因

1、鹅掌风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1、真菌传染引起

手癣是一种发生于手部的皮肤癣病,手癣是由真菌引起的,多来自于挠抓足癣,股癣和头癣等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甲癣及手背部体癣的伸展,因此它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手癣的发展阶段,皮疹非常活跃,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和脱屑等病变,此时真菌生长繁殖也很快,传染性也较强。

1.2、红色毛癣菌

手癣的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约占55.6%,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约占22.7%,白色念珠菌也可引起与手癣不异的损害。

1.3、密切接触用品

在生活中,如果使用鹅掌风患者用过的用品的话,则也是会被传染上的。如脱鞋、浴盆等等等。

2、什么是鹅掌风

鹅掌风是发生在手部的浅部真菌病,因手掌皮肤粗糙干裂似鹅掌而得名。本病的特点是手部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常继发于脚湿气。《外科正宗·鹅掌风》:“鹅掌风由手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皮枯槁;又或时疮余毒未尽,亦能至此。初起红斑白点,久则皮肤枯厚破裂不已,二矾汤熏洗即愈。”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手癣。

鹅掌风又称手癣,多来自于搔抓足癣,股癣和头癣等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甲癣及手背部体癣的蔓延,手癣的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约占55.6%,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约占22.7%.白色念珠菌也可引起与手癣相同的损害。不透气的衣物可增加皮肤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干扰角质层的屏障功能。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侵入皮肤后,还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包括孵育期、在抗感染过程中增大和退化期。孵育期在角质层生长,临床表现轻微。

一旦感染建立,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速度和表皮更新速度对于损害的发展是两个关键性因素。两者必须相等或前者大于后者,否则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数量将下降。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所产生的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分解酶,不仅与其在皮肤定植和侵入,而且表现为皮肤损害。

3、鹅掌风有什么症状

3.1、水疱鳞屑型

多为单侧起病。先从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较清楚。病程多慢性,可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对侧手掌。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与足癣相比,手癣较少继发严重的细菌感染。

2、角化增厚型

多由水疱鳞屑型发展而成。患者常有多年病史,累及双手,也可为单侧。皮损一般无明显的水疱或环形脱屑。掌面弥漫性发红增厚,皮纹加深,皮肤粗糙,干而有脱屑。冬季则常发生开裂,有时裂口很深伴出血,疼痛难忍,影响活动。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肤癣菌外,还与长期搔抓、洗烫,肥皂、洗涤剂、各种化学物品和溶剂刺激以及不当治疗有关。

初起部位多在指端的腹侧或手掌,逐渐蔓延,指端损害可侵及甲板,形成灰指甲;损害延及手背和腕部,边界清楚,中心有自愈倾向的斑片,是体癣型的损害。

鹅掌风病如何治疗

1、取苦参各30克,大枫子、川椒、黄柏、白矾、五倍子、地肤子、蛇床子各25克,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天2次,取药液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每剂可用7天。

2、取雄黄、黄连、苦参、土茯苓、防风、地肤子、荆芥、冰片,先将前7味药水煎30分钟,停沸后加入冰片,去渣,待温浸泡患处20分钟,每天4次,每剂用3天,15天为1个疗程。

3、患者可以直接在患处涂抹掌灵膏,每天三次涂抹,事后在进行清洗干净,该方法则可以有效治疗鹅掌风哦。

如何预防鹅掌风

平时要讲究个人卫生,不要用公用拖鞋、脚盆、擦布等,鞋袜、脚布要定期灭菌手癣和足癣,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手足多汗和损伤,往往是脚癣或手癣最多见的诱因之一,平时要减少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物质对手足皮肤的不良刺激,如果是患者少饮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酒类等。

经常换洗内裤,并保持外阴部清洁,经常洗晒衣被。

减少出汗,促进股根部蒸发作用。尽量保持会阴部干燥,穿宽松合适的贴身内裤,勿过紧。

洁身自好,不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不使用他人内衣、内裤及洗浴用品。

如患有灰指甲、鹅掌风、股癣,应积极治疗,以防经手传染于阴股部。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