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正常值是多少

导读:骨密度正常值是多少?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骨密度测定有助于协助诊断骨质疏松症,也是最有效的骨折风险预测指标。那么,人体骨密度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骨密度的正常值: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平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是一个相对值,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不正常。

骨密度正常为100%,减少1%~12%属于基本正常。

二、骨密度的检测结果意义:

骨密度的检查结果通常报告为T值和Z值。

1、骨密度检查后通常给出T 值,其含义为与正常人的巅峰骨密度(即健康青年的骨密度)相比,受测试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具体表示为T值= (测定值-骨峰值)/ 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2、骨密度测量后亦给出Z 值,Z 值含义为与正常人同年龄组相比受测试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具体表示为Z 值= (测定值-同龄人骨密度均值)/ 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

根据我国最新的专业学会的规定,T 值用于表示绝经后妇女和大于50 岁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以及小于50 岁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 值表示,但是就Z值而言未给出具体范围,这可能是因为要密切结合临床具体情况才能确定,不能单单看Z值就下定论。

无论T值还是Z值,只要小于0,就意味着骨骼强度受损,越小则表示骨折的风险越高。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T值≥-1属于正常范围,-1~-2.5属于骨量低下,≤-2.5为骨质疏松。骨量低下是骨质疏松的前奏,必要时同样需要药物干预。

三、测定骨密度的临床意义:

骨密度检测临床用于协助诊断骨质疏松症,可进行人群普查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除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之外,尚可用于临床药效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在预测骨质 疏松性骨折方面有显着的优越性。人体骨矿物质含量与骨骼强度和内环境稳定密切相关,因而是评价人类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生理状态下,人体骨骼中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不同而异,在病理状态 下,某些药物可导致骨矿含量改变。因此人体骨矿含量的定量测定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骨矿的常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人体骨矿含量测定,直接获得骨矿 物质(主要是钙)的准确含量,它对判断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种疾病均有重要作用。

四、骨密度检测的适应症:

1、在常规X 光片上发现骨量减少,骨密度测量可以证实这种主观判断。

2、开始激素替代疗法(HRT)前的必要检查。

3、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或Cushing 综合症的患者。

4、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患者,在手术前的必要检查。

5、提前绝经或停经的患者,如厌食症,易饥饿症等。

6、器官移植后的患者。

7、母亲曾有过骨折的历史。

8、长期缺乏运动或卧床不起的患者。

9、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为了监测过量的甲状旁腺亢进激素的效果。

10、肝脏疾病患者。

11、甲状腺亢进或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的患者。

12、消化吸收不良综合症的患者。

13、 身高下降4厘米以上。

14、体重减少5公斤以上。

15、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即使没有接受糖皮质激素。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骨密度的正常值是多少了吧。有以上这些症状的人不妨检测骨密度,以便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