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症状

1、手足口病症状

1.1、轻微症状

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出现在手、脚和口腔中,这三个患处会出现类似米粒大小和颜色的疱疹,患儿能感觉到疼痛,有的孩子可能在臀部或者肛部也会长一些。

患儿还伴随低烧(38°C左右)、皮疹等体征,不过通常都不严重,1-2周内会自然痊愈,而且没有什么后遗症。持续低烧可能会让小宝宝感到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并不时出现咳嗽、流鼻涕的症状。

1.2、重症病例症状

极少数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其中比较严重的病症有脑膜炎、脑脊髓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等。

呼吸系统出现问题的表现非常明显,宝宝的肺部功能变差,呼吸变得急促或者困难,可能出现类似窒息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口吐白沫或者血沫。

神经系统受到影响的宝宝会变得精神涣散、恶心呕吐、嗜睡等等,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肢体反应,比如四肢抽搐、无力等等,严重可能会患上脑水肿、脑疝等。

循环系统的异常表现虽然不太明显,但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发现宝宝开始四肢发凉、面色发白、心跳紊乱的时候,要及时送到医院治疗。

2、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可由多种的肠道病毒引致,4岁以下易得。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3、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手足口病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

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所以如果确定小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们一定不要耽搁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手足口病易感人群

当手足口病在暴发流行时,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不过它还是比较“怕强凌弱”的,最喜欢“欺负”两类人:

1、5岁以下的儿童

5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不讲卫生、抵抗力弱的孩子最容易被传染。因此,手足口病最容易爆发的地方就是: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这些儿童聚集密度大的地方。

2、抵抗力较差的成人

成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甚至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当成人的抵抗力变弱以后,就会变得跟儿童一样容易被传染,症状也跟儿童患病后相似,以手部、脚底、口腔内长疱疹为主要特征,有些人的症状甚至比儿童更严重。

手足口病吃什么好

1、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2、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3、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温馨提示: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