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便血的概述

1、定义

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症状部位

肛门、消化道。

3、症状科室

消化内科。

4、常见病因

由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痔疮等引起。

便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多种肛门直肠疾病会出现便血,应根据发病年龄、便血的方式、多少、颜色及伴不伴有痛疼等症状综合分析加以判断。如果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于上消化道,也就是说,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可能性居多。如果血色紫红,混有粘液,并伴有恶臭,应考虑肠道肿瘤,特别是直肠癌的可能。如果便血呈鲜红色,且成滴状附于大便的表面,那么出血部位大多在肛门或距肛门不远的部位,应考虑痔疮、肛裂、直肠癌的出血。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由于血液在消化道停留时间短,血色也可以是鲜红的,这一点需要认真鉴别。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疾病引起的便血量很小,常常用肉眼不能发现,而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是早期结肠癌的重要症征,如能尽早发现便血,对确诊疾病及取得治疗的良好时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起肛门直肠出血的疾病一般按部位区分为四大类。

肛门疾病

肛门疾病是引起便血最常见的原因,痔疮、肛裂引起的便血都是便后滴血,严重的可以喷血,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和,肛裂引起的便血常伴有排便后肛门痛疼。痔疮出血,常常是在排便用力努挣时,有小肿块由肛门内向外凸出,并有滴状或喷射状鲜血排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内痔出血常常无痛。

直肠疾病

直肠息肉是直肠的良性肿瘤,大便带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距肛门很近的直肠息肉有时也会脱出肛门以外。此种疾病常见于儿童。

如果有人持续便血,有下坠感,大便次数增加,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同时有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的情况发生时,则提示可能有直肠癌发生的可能,这样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老年人。

结肠疾病

结肠同直肠一样,也可有息肉与癌症的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类大肠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此外,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如肠伤寒、肠结核、肠套叠等,也会有便血的症状发生。

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机制紊乱、胶原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如鼠疫、斑疹伤寒等,都会出现便血。但在这些疾病中,便血仅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因此,鉴别起来并不困难。

便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便血的检查方法

1.1、X线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行十二指肠、空回肠检查或行全结肠检查,对肠道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扭转、肠套叠、息肉或癌肿等疾病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1.2、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

由于直肠、乙状结肠是炎症性病变、息肉或癌肿等疾病的好发部位,故乙状结肠镜检查对这些病变的诊断极有帮助。全结肠镜检查除可发现上述疾病外,对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的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均有帮助。如肠镜进入回肠末端,还可对回肠末端的病变如结核、克罗恩病、淋巴瘤等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如能结合活检,行组织学检查,则可显着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1.3、腹部B型超声波或CT、MRI检查

对中、晚期结肠癌均有辅助诊断价值。如发现腹腔内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则对肠结核、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1.4、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

便血时,行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检查,可明确出血的部位,也有利于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因此,对不明原因的便血患者,为明确出血部位或病因,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1.5、无线胶囊内镜检查

近年来无线胶囊内镜(亦称胶囊内镜)检查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该检查属于无创性,患者均能耐受,无不良反应。胶囊比一般的药物胶囊稍大,其内装有闪光装置及摄影芯片;胶囊吞服后到达幽门部时间需40min左右,检查完胃肠道的时间平均需350min;胶囊通过胃肠腔时,其所摄图像经腹部的遥控接受器信号存于电脑中,然后再对清晰的图像逐一进行分析。

2、便血的诊断鉴别方法

2.1、注意便血的特点

了解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多考虑上消化道病变;若为紫红色、暗红色或有血块;或血色鲜红,则多来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并有臭味,应想到有直肠恶变的可能。

2.2、注意便血的伴发症状

如直肠炎、直肠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慢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主要是便血的原发病鉴别,可根据便血的特点及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定。此外,动物血、药物等有可能导致粪便颜色改变,应注意询问并鉴别之。

便血的危害

长期便血,很容易使患者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对于产后女性患者来说,长期贫血容易导致女性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患者常有多尿、尿比重降低、降低等症状,女性贫血患者还常会出现月经不规则、过多或减少、皮肤干燥、毛发枯疏等症状。同时,便血也是肠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鉴于便中带血的情况与痔疮出血类仪,一般人很难区分,一些人不够重视,而后悔莫及。

便血的防治方法

1、便血的预防方法

每天定时大便,(没有大便也要定时到厕所做排便条件反射训练),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以5分钟左右为宜;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尤其是香蕉、蜂蜜类润肠通便食物;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喝一杯温盐水或凉白开水,以促进肠蠕动;不要久站久坐,适当增加运动,特别是提肛运动;便前便后坐浴熏蒸,保持肛门的清洁。

2、便血的治疗方法

便血的原因非常多,不可能每一种病因的治疗都相同。但维持生命体征、对症治疗是总原则。努力寻找导致便血的病因才是最大的关键。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