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猩红热的概述

1、定义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2、别称

烂喉丹痧

3、发病部位

咽喉、全身

4、传染性

有传染性

5、高发人群

儿童

6、科室

传染科

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1、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早期症状: 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

晚期症状: 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2、猩红热的分类

2.1、普通型

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病程1周左右。临床表现为发热、有全身中毒症状,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

2.2、外科型或产科型

如中毒症状较轻,则预后较好。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

2.3、轻型

近年轻型患者所占比例增加,病程短。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2.4、脓毒型

罕见,猩红热症状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鼻窦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2.5、中毒型

少见。表现主要为中毒症状明显,患者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

猩红热的病因病机

1、感染性病变

细菌自呼吸道侵入并黏附于咽峡部,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病灶。

2、中毒性病变

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经咽部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晕,头痛,食欲缺乏,纳差等。

3、变态反应性病变

发生于个别病例,多见于病程第2~3周时,可能A群链球菌与被感染者的某些组织有相似的抗原,而产生免疫反应,或因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某些组织引起病变,主要引起心,肾及关节的变态反应性病变。

猩红热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猩红热是由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药疹:也能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他如麻疹、风疹等发疹性疾病,均需与猩红热鉴别。缓症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类猩红热”表现常较重,可有肝、肾损害或休克。需细菌培养方能鉴别。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内毒素分子结构有部分与红疹毒素相同,也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但皮疹消退快,且无脱皮表现,并常伴有迁徙性病灶,病原学检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一过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指趾末端膜状或套状脱皮,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病原学检查阴性,抗感染治疗无效。

猩红热的并发症

1、化脓性并发症: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引起。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中毒性并发症: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性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猩红热的防治方案

1、猩红热的预防方法

1.1、及时就医:在猩红热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发现周围有猩红热病人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的身体变化情况多加注意,一旦发觉孩子有皮疹或者发热的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1.2、加强学校卫生:猩红热高发时期,学校要多加注意,对学校的卫生清洁要做到为,如果发现有可疑者要要求其停课、就医并接受隔离治疗。对于患儿接触过的餐具要做煮沸消毒处理,使用过的桌椅、用具要用苏打水擦拭消毒。保证学校教师的通风换气,每天都要保证至少三次、每次十五分钟以上的通风处理,每天对教室、文具、文具、餐具等进行严格的清洁。

1.3、通风、消毒:患儿居住的环境要经常开窗通风,患儿用过的手绢等贴身物品要用开水煮汤,达到消毒的目的。患儿在痊愈之后还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患儿的玩具和家里的家具都要用苏打水或者肥皂水擦洗一遍,对于一些不能擦洗的物品,要放在户外暴晒一到两个小时。

1.4、治疗、隔离患者:发现孩子患上猩红热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到院治疗或者在家里隔离治疗,患病之后就不要跟其他儿童接触了,与患儿有接触的人要戴口罩。另外抗生素治疗一定要足量,通常足量的抗生素在治疗24个小时之后,患儿就没有传染性了。

2、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2.2、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足量静滴,疗程7~10天;重症病人加大青霉素用量,并予静脉注射,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有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

2.3、患上猩红热的话,则应该保持患者环境的通风,如果有条件的话,则应该进行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人。并且患者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这样可以防止猩红热引起的心肌炎或者是肾炎。

2.4、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2.5、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要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期病儿皮肤瘙痒,如果抓破还会继发感染,可涂炉甘石洗剂或75%酒精。

忌穿绒布或化纤内衣裤,以免加重瘙痒。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需用剪刀剪掉,嘱病儿不能用手强行剥离,以免引起皮肤感染。注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2.6、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2.7、患者在病情治愈之后的一个月内,则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化验,这个可以及时发现并发症。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