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心悸的概述

1、定义

心悸是中医病证名,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也可作为临床多种病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晕、水肿、喘证等。西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2、症状部位

心脏。

3、症状科室

中医科。

4、常见病因

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

心悸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临床上须加以鉴别,从而进行不同的诊治。常见的引发心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心律失常

过早搏动: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心动过速: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生理性: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

病理性: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3、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4、心脏神经官能症。

关于心悸发生的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心肌收缩力、心搏量的变化及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多种因素有关。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因心率过快、过缓或出现心律不齐而感到心碎。在高动力循环状态下,由于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搏量也相应增加,使心肌在收缩期紧张度增高,产生心悸。另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较易出现心悸,如轻度体力活动、偶发早搏等情况下即感明显的心悸,而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剧烈活动或强的精神刺激时人们方可感觉到,且持续时间短,经休息后心悸很快消失。

心悸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心悸的检查方法

对心悸患者相关检查即为心脏及甲状腺的检查,心脏检查包括心脏的视、触、叩、听诊。尤以心脏的听诊为重点,听诊可以明确患者有无心律不齐及心脏杂音,如果有阳性体征应结合心电图、胸片以及心脏超声检查来明确是否有器质性的心脏疾病。甲状腺检查主要检查甲状腺大小、有无杂音,若甲状腺肿大且有杂音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

2、心悸的诊断鉴别方法

2.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缓慢,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2.3、发作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2.4、可见有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2.5、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及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心悸的危害

心脏本身有病,不管是心肌、心内膜、心脏瓣膜、心包,或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的某一部分发生疾病,都会影响到心脏功能。心脏在本身有病的情况下,必须加快收缩才能完成任务,以致产生心悸。引起心悸的心脏病,常见的有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对年轻人来说以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肌疾病为多见;对中老年人来说,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悸的防治方法

1、心悸的预防方法

建议做有氧运动,不要做剧烈运动,例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都是非常建议的,可以每天早晨起床以后练习半个小时,晚上也可以再吃过晚饭一个小时以后练习一个小时,长期坚持既可以改善心悸心慌的症状,还能延年益寿,有利健康。平时要保持心情放松,少生气。 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是改善心悸心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理方向,建议女性患者可以做瑜伽,既可以保健,又能修身养性,建议平时多参加朋友聚会,多与家人交流沟通,这样都是可以帮助疾病的恢复。

2、心悸的治疗方法

心悸应分虚实论治。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袪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疗时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均有心神不宁的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合安神宁心或镇心之法。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