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

佝偻病的概述

1、定义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

2、别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发病部位

全身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婴儿期较为常见

6、科室

儿科、骨科

佝偻病的典型症状

1、佝偻病的典型症状

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

2、佝偻病的分类

2.1、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通常为遗传性疾病,一般2至3岁以前的患儿仍然会有活动性的佝偻病表现出现。但是他们的血液中的钙含量正常,而血液中的磷含量有着明显的降低,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对其的治疗是没有效果的。

2.2、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患者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血钙低、血磷低、血钾低。

2.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遗传性疾病,是因为机体不能把维生素D转化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而发挥作用所致,或者是机体对活性维生素D没有反应所致。

2.4、肾性佝偻病

患有肾性佝偻病的患儿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血液中的钙磷含量不足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所导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发病的。

2.5、肝性佝偻病

由于肝脏疾患使维生素D吸收或活性维生素D产生障碍所致。

佝偻病的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失宜,脾肾虚亏所致。

胎养失宜怀孕期间孕妇的饮食起居,精神调摄,无不影响胎儿的营养与发育。孕妇起居不常,营养失调,或疾病影响,都可造成胎儿失养,先天肾气不足。

乳食失调母乳缺乏、人工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食品的质和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致使营养失衡,脾肾虚亏,发生本病。

日照不足长期不直接接触阳光,可引起气血虚弱,影响脾肾功能。影响日照不足的因素,常与户外活动少,空气中多烟雾,或阳光被玻璃所挡有关。

本病病机由于脾肾虚亏。盖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肾不足,可影响其他脏腑,故病变之初,不仅出现脾肾虚弱,还可出现心肝火旺、肺卫不固等证候。肾主骨髓,病之后期,症情较重,常见肾虚髓亏,骨气不充,骨质疏松,成骨迟缓,甚至骨骼畸形。由于佝偻病患儿体质虚弱,肺脾气虚,抗病能力低下,感受风邪后,常易蕴郁肺络,肺气闭塞而引起肺炎喘嗽;或因乳食不节,脾失健运,导致泄泻。

佝偻病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X线检查。

X线改变以骨骼发育较快的长骨为明显,尤以尺桡骨远端及胫腓骨近端更为明显。这种佝偻病的检查比较有效。

2、实验室检查:这也属于佝偻病的检查。

2.1、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病程中增高出现较早,而恢复最晚,有利于检查诊断。

2.2、测定血清中25(OH)D3或1,25(OH)2D3水平,其值在典型佝偻病几为零,在亚临床佝偻病也显著下降,而维生素D治疗后可显著回升,为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标。

佝偻病的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引起婴儿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等症状。

在一些比较严重的佝偻病的患儿中,还会出现其他的骨骼变形,如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镯和脚镯等。

佝偻病的防治方案

1、佝偻病的预防方法

1、新生儿期的预防:

1.1、加强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

1.2、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进行药物预防。于生后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1,000单位,连续服用。不能坚持口服者可给维生素D10-20万单位1次肌注(可维持1-2个月)。

2、婴幼儿期的预防: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2.1、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区,人工喂养者可用维生素D奶。

2.2、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1小时以上。

2.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一般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800单位,如不能保证生理需要量,可定期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一般北方小儿可给20-40万单位,南方小儿可给10-20万单位,于冬季1次口服或肌注。高发病地区,可在冬春季两次给药。

2、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2.1、补充维生素D

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2.2、增加日照机会

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

2.3、矫形骨骼疗法

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

2.4、适量服用钙剂补充缺乏的钙

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