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概述

1、定义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2、症状部位

腹部

3、症状科室

消化内科

4、常见病因

进食过饱、饮酒过量、经常服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等引起

消化不良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偶然的消化不良可以由进食过饱、饮酒过量、经常服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等引起。在精神紧张时进食,或进食不习惯的饮食也可引起。

慢性持续性的消化不良可以是神经性的,即精神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消耗性疾病引起,胆囊摘除后的患者也可经常发生消化不良。

不管哪种原因,都因为胃缺乏动力,不能正常进行工作, 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

消化不良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消化不良的检查方法

1.1、尿常规检查:不少胃肠病变早期就出现蛋白尿的现象,而用尿常规检查能有效判断是否胃肠部位出现病变,准确度很高,临床常见的尿常规的检查内容有尿的颜色、红细胞、白细胞、透明度、上皮细胞、酸碱度、蛋白质、管型、比重及尿糖定性。

1.2、血常规检查: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做出判断,人体血液是由有形细胞和液体组成,血常规检查同归对血液的细胞检查判断病变,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在于可以准确发现全身疾病的早期迹象。

1.3、肝功能检查:肝脏是用来解毒排毒的,与胃肠的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般胃肠功能不正常会导致肝脏一起病变,消化不良也是如此,通过对肝脏的胆红素、球蛋白、转氨脢、r-谷氨酰转肽酶和白蛋白等检查可以发现人体的解毒代谢功能是否异常,能对胃肠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2、消化不良的诊断鉴别方法

临床上,消化不良症状发生后应及时检查,首先要确认是否伴随其它疾病。通常诊断消化不良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上腹不适和/或上腹痛持续4周以上;2有以下伴随症状的1~2项,包括恶心、食欲减退、早饱、腹胀、烧心、反胃、嗳气、胸骨后疼痛等即可诊断为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鉴别诊断方法如下:

2.1、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上述消化不良症状,但经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消化器官疾病或系统性疾病,此类消化不良发生率最高,大部分人都有经历。发病原因主要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如情绪波动,睡眠状态,休息不好,烟酒刺激等。

2.2、器质性消化不良:经过检查可明确认定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治疗的时候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辅助补充消化酶或者改善胃动力来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消化不良的危害

可有一系列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嗳气等,还可出现便秘,胃癌。

消化不良的防治方法

1、消化不良的预防方法

1.1、生活要规律,定时入睡,作好自我心理调理,消除思想顾虑,注意控制情绪,心胸宽阔。

1.2、戒烟酒,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及生冷食物。

1.3、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胃不舒服是否是由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

1.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暴饮暴食,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饮用各种易产气的饮料。

1.5、选安全、有效且价廉的药物。除使用胃肠运力药物,如吗叮啉,还要补充消化酶及促胆汁分泌的药物。

2、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

如果没有发现原发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即可。抗酸药物或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可短期试用。如果消化不良病人胃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可采用铋剂和一种抗生素如羟氨苄青霉素或灭滴灵治疗。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