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

昏迷的概述

1、定义

昏迷是完全意识丧失的一种类型,是临床上的危重症。昏迷的发生,提示患者的脑皮质功能发生了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完全意识丧失,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迟钝或丧失,但患者还有呼吸和心跳。

2、症状部位

大脑

3、症状科室

急诊科

4、常见病因

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塞等)、急性中毒和低血糖昏迷

昏迷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导致昏迷的原因非常多,不认真鉴别诊断就容易误诊,造成严重后果。最常见的导致昏迷的原因当属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塞等)、急性中毒和低血糖昏迷。

颅内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脑蛛网膜炎症及颅内脓肿等。

颅内占位性病变及脑外伤:颅内肿瘤、脑震荡、脑挫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颅脑火器伤等。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等。

其他:交通性脑积水、癫痫等。

颅外疾病:

严重感染:如脓毒血症、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菌痢、脑型疟疾等。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尿毒症、肝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低血糖昏迷、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妊娠毒血症、垂体性昏迷、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危象、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心血管疾病: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阿斯综合征、休克、心力衰竭等。

药物与化学品中毒:一氧化氮中毒、有机磷中毒、乙醇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异烟肼中毒、氯丙嗪中毒、阿片类中毒、毒鼠剂中毒等。

物理因素:中暑、触电、高原性昏迷等。

昏迷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昏迷的检查方法

腰穿检查(脑脊液细胞学、生化、病毒细胞系列)、头颅CT及磁共振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检测碳氧血红蛋白有助于CO中毒的诊断。尿常规异常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急性尿卟啉症。疑似肝昏迷病人查血氨及肝功能。血糖及肾功能检测有助于糖尿病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及尿毒症昏迷诊断。心电图检查可诊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导致昏迷。

2、昏迷的诊断鉴别方法

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处于睡眠状态,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差,如不继续对答,又进入睡眠。

昏睡状态:处于较深睡眠状态,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作简单模糊的回答,很快入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谵妄状态:意识水平有明显波动,症状昼轻夜重。定向力和自知力均有障碍,注意力涣散,与外界不能正常接触;伴有明显的错觉和幻觉,多数为恐怖性,以致患者情绪惊恐,易于激惹,在幻觉与妄想的支配下可产生冲动性行为或自伤及伤人。

意识模糊:或称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小,常有定向力障碍,较明显的是错觉,幻觉少见,情感反应与错觉有关。

昏迷的危害

1、浅昏迷,临床表现睁眼反应消失或偶呈半闭合状态,语言丧失,自发性运动罕见,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及内在的需要,完全无知觉和反应。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呻吟或肢体的防御反射和呼吸加快。

2、中度昏迷,病人的睁眼、语言和自发性运动均已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射。眼球无运动,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减慢或增快,可见到周期性呼吸、中枢神经元性过度换气等中枢性呼吸障碍。

3、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强烈的疼痛刺激也不能引出逃避反应及去皮质强直。眼球固定,瞳孔显着扩大,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前庭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跖反射全部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大小便失禁,偶可潴留。

4、脑死亡,表现为无反应性深度昏迷,自主呼吸停止,瞳孔扩大固定,脑干反射消失,并伴有体温、血压下降。脑电沉默,脑血管造影不显影等。此时即使心跳仍在维持,但全脑功能永不恢复,一定时间内心跳也终将停止。

昏迷的防治方法

1、昏迷的预防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昏迷的治疗方法

昏迷一旦发生,无论是何原因,都提示病情危重,患者必须尽快得到有效的现场急救。

昏迷的现场急救原则

所有患者均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治,故应尽快将患者送医院,留在家中或社区观察治疗将不利于患者(图2)。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气道异物,对呼吸阻力较大者使用口咽管,亦可使患者采用稳定侧卧位,这样即可防治咽部组织下坠堵塞呼吸道,又有利于分泌物引流,防止消化道的内容反流导致的误吸。因此侧卧位是昏迷患者入院前必须采取的体位。

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

供氧,建立静脉通道,维持血压及水电平衡,对呼吸异常者提供呼吸支持(面罩气囊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呼吸兴奋剂等),对抽搐者给予地西泮类药物,对于高颅压患者给予脱水药物等。

病因治疗

根据导致昏迷的原发疾病及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针对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针对缺氧性昏迷的供氧措施、针对低血糖的补充糖类措施等。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