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眼

斗鸡眼的概述

1、定义

斗鸡眼指的是眼睛中间的瞳孔天生或人为的都朝中间靠拢,看起来就像两只鸡斗架一样,所以称为斗鸡眼,也叫做对眼。 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2、症状部位

眼部,眼部

3、症状科室

五官科、眼科

4、常见病因

发育不完善、先天异常、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等

斗鸡眼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1、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斗鸡眼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斗鸡眼的检查方法

一只手拿着手电筒,一只手捏起宝宝鼻梁处的皮肤,然后判断灯光的位置,如果灯光落在双眼瞳的孔中的话,那么则可判断为假性“对眼”,假性对眼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灯光落在眼球角膜外侧的话,则说明宝宝是真性“对眼”。

2、斗鸡眼的诊断鉴别方法

眼球内转肌痉挛和外转肌麻痹都会产生眼球内斜,内斜产生同侧性复视。

眼球偏斜患者:有弱视者一般先治疗弱视。一部分内斜视患者可通过戴眼镜来矫正眼位,而不需要手术治疗。外斜视大部分须做手术矫正。有些患儿在疲劳或发愣时出现外斜视,为保证双眼单视功能不被丢失,也应尽早手术。

斗鸡眼的危害

由于斜视影响美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绰号,给儿童心理蒙上阴影而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斜视儿童斜眼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多见于单眼性斜视。

交替性斜视患者双眼视力可能均正常,但是却仅能用一眼注视,除了不如正常人看物视野开阔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立体视觉的工作。

还有一些麻痹性斜视的患者,由于眼肌麻痹,视物成双,为克服复视,采用偏头、侧脸、抬颏等特殊的头位来补偿,医学上称“代偿头位”。这对儿童来说,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

斗鸡眼的防治方法

1、斗鸡眼的预防方法

保护孩子的视力,妈妈从围产期就要注意多运动、多做孕妇操,以促进胎儿运动、促进眼球发育。青少年预防近视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加强体育锻炼,避免无节制地看电视、看电脑、玩游戏,家里的灯光要合适,定期做视力检查等。

2、斗鸡眼的治疗方法

通过病因治疗,随着原发病的治愈或控制,相当一部分病人的症状会随着消除。如果症状还不能完全消除,可根据情况做斜视矫正手术。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