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概述

1、定义

基于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能够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反之,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则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需首先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目前认为,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10%,但随着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的不断进展,继发性高血压的比例将不断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会不断下降。

2、别称

3、发病部位

心、脑、肾和视网膜等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中老年人

6、科室

心内科

原发性高血压的典型症状

1、原发性高血压的典型症状

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见于中老年,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初期很少有症状,约半数患者因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血压后,才偶然发现血压增高,不少病人一旦知道患有高血压后,反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神经症样症状,诸如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乏力、多梦、易激动等,1/3~1/2高血压患者因头痛、头胀或心悸而就医,也有不少病人直到出现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才就医。

2、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大类。

按血压水平分类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是指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18岁以上成人收缩压≥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

成人自测血压135/85mmHg(18.0/11.3kPa)为正常值,24h血压监测白天<135/85mmHg(18.0/11.3kPa),夜间睡眠时<120/75mmHg(16.0/10.0kPa)为正常值,超过上述数据即为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等。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此外,长期精神紧张、性格变化、体重指数增加与日常饮食与高血压也密切相关。

原发性高血压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在诊断高血压病进行鉴别诊断时一定要牢记两个多数:一是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二是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多数病因与肾脏有关,包括肾实质(肾实质性高血压、肾素瘤等)、肾动脉(肾血管性高血压),以及与肾上腺皮质有关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肾上腺髓质有关的嗜铬细胞瘤。对高血压患者作鉴别诊断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实施每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的每项鉴别诊断措施。因此,应该有一定的思路和程序,也就是对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高血压患者,想到不同的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再采用某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加以排除或证实,从而使高血压的病因得以明确,同时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

高血压的并发症按受损的靶器官分为心脏、脑血管、肾脏、眼底、大动脉及周围动脉闭塞等。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方案

1、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方法

高血压病的预防不仅要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更重要的是减少或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高血压病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即针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也针对普通人群,是在存在危险因素而尚未发生高血压时采取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是针对已诊断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地有计划地全面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实质上就是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等的一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高血压病危重患者的抢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同时也包括抢救成功后的康复治疗。显然,高血压病预防重点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2、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基本原则包括: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