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概述

1、定义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尽管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已取得一些进步,找到有效改变的方法。但对人格障碍的处理很大程度仍然是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帮助其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

2、别称

3、发病部位

全身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内科

人格障碍的典型症状

1、人格障碍的典型症状

人格障碍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人格显着的、持久的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以致害人害己。

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

2、人格障碍的分类

广义的人格障碍包括:

A组(奇特组):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

B组(表演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

C组(焦虑组):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等。

但组中包括的类型常有重叠。

人格障碍的病因病机

人格障碍包含各种不同类型,而各类型的人格障碍具有以下共同的因素:

遗传:人格或个性特性的某些方面是受遗传影响的,一般认为是在大脑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病理因素:感染、中毒、孕产或幼儿阶段的营养不良等疾病因素可能会导致易感人群出现症状。

心理社会因素:养育方式可以影响人格的发展,儿童时期的不合理教养可导致病态人格的形成,粗暴凶狠、放纵溺爱和过分苛求都不利于孩子的人格成长,父母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但儿童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些性格倾向经过教育可以纠正。

人格障碍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与其他精神疾病的诊断一样,人格障碍的诊断依靠病史采集,检查(物理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和对照人格的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的并发症

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特征是不同的,但一般人格障碍的患者都很难与人形成稳定、健康的人际关系,哪怕是亲人。有些类型的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会表现为多种形式犯罪如滥用药物或酒精、婚姻和工作关系很难维持、自杀率更高、容易罹患其他重型精神障碍。与其生活的人也痛苦不堪,常常无法忍受而纷纷离去。所以,成年后如果发现有可疑症状,应该早诊断早治疗,不能盲目等待自愈。

人格障碍的防治方案

1、人格障碍的预防方法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不易矫正,故应贯彻预防原则,从幼儿开始教育,强调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具有健全理想的人格,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保持内心的和谐和人格的完整,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一。弗洛姆曾说“人生的主要使命是自我成长,成为与潜能相符的人,人生奋斗目标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自己的人格”。为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我们必须从幼年抓起,用以引导,教化,培养,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2、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的治疗较为困难,但有关的治疗手段对行为的矫正仍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人格障碍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精神外科治疗(定向破坏大脑特定部位,但手术常导致不可逆局部损伤,故应慎重选择)、教育以及训练等方式。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