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干出血

腦干出血的概述

1、定義

腦干出血是神經系統急重症,病死率極高。腦干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腦干出血量在5ml以上,死亡率90%左右。其中腦干出血量超過10ml以上的死亡率100%。

2、症狀部位

腦干

3、症狀科室

內科

4、常見病因

高血壓動脈硬化

腦干出血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高血壓動脈硬化是腦干出血的主要病因,腦干出血多由高血壓導致基底動脈中央支破裂引起。往往在數秒到數分鐘內引起昏迷,可立刻昏迷、四肢癱、針尖樣瞳孔,數小時內死亡;水平眼球運動受累而垂直眼球運動佳,有的病例可以出現眼球上下跳動。對側眼球出現5秒間隔的游動。病又往往出現四肢癱,去大腦強直。有時可以出現中樞性高熱、呼吸異常。出血可破入四腦室,血腫向腹側擴展,導致居中的固定瞳孔,小的基底部出血可引起“閉鎖綜合征”;未累及上行網狀激活系統的小出血常常沒有嚴重神經功能缺失,症狀輕微,預后良好。

腦干出血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腦干出血的檢查方法

1.1、磁共振增強掃描,常用于磁共振不能明確診斷時,增強掃描可進一步明確疾病。

1.2、CT造影掃描,CT適合于全身各部位新生物即腫瘤的檢出。

1.3、顱腦CT,顱腦CT檢查能清楚的顯示顱腦不同橫斷面的解剖關系和具體的腦組織結構,因而大大提高了病變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性。

1.4、腦血流測定,檢查是否存在腦血管受阻或某些腦疾病引發。

1.5、轉頭試驗,轉頭試驗陽性出現于淺昏迷,說明大腦皮質功能降低,但尚有一定意識,深昏迷時則消失。

2、腦干出血的診斷鑒別方法

2.1、腦出血:系指腦實質內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腦出血的主要因素,還可由先天性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瘤、血液病、感染、藥物、外傷及中毒等所致。表現意識障礙。頭痛以病灶側為重;嘔吐多見,多為噴射性,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多數為咖啡色,呃逆也相當多見。

2.2、丘腦出血:破入腦室后易發生梗阻性腦積水。丘腦出血引起梗阻性腦積水,發病時患者昏迷,內科保守治療后緩解,梗阻解除,意識恢復。發病時即昏迷導致死亡。

2.3、橋腦出血:約占腦出血的10%,多由基底動脈的腦橋支破裂導致。臨床表現為突然頭痛、嘔吐、眩暈、復視、眼球不同軸、側視麻痹、交叉性癱瘓或偏癱、四肢癱等。

2.4、小腦出血:是指小腦實質內的出血,與高血壓病有直接關系。多數表現突然起病的眩暈、頻繁嘔吐,枕部頭痛,一側上下肢共濟失調而無明顯癱瘓,可有眼球震顫,一側周圍性面癱。

腦干出血的危害

腦干出血患者主要表現是腦部受到嚴重而廣泛損害的結果。據報道60%~80% 腦干出血病人可出現意識障礙。臨床特點是除少部分輕型腦干出血病人,意識可保持清醒外,腦干出血和小腦干出血意識障礙都比較嚴重;腦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現昏迷;蛛網膜下腔出血意識障礙程度較輕。

腦干出血的防治方法

1、腦干出血的預防方法

預防要注意提供安全、舒適環境 將患者安置于安靜、整潔、舒適的病室中,定時開窗通風,濕式清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在18℃~20℃,相對濕度在55%~60%,限制或減少人員探視,每日室內空氣紫外線消毒一次。需注意防止患者受涼,因寒冷可使患者氣道血管收縮、黏膜上皮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細菌容易侵入。保持口腔清潔,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殘渣及嘔吐物,飲食上以半流質易消化的為宜,少量多餐,使胃能及時排空。對吞咽困難者予以鼻飼,為防止鼻飼物返流,鼻飼前應翻身,充分吸痰,鼻飼速度不宜過快,每次鼻飼不宜過多,鼻飼后短時間盡量不翻身、吸痰,以免引起嘔吐。

2、腦干出血的治療方法

2.1、治療原則:降低顱內壓和控制腦水腫以防止腦疝形成,降低增高了的血壓以防止進一步出血。

2.2、常規治療:①保持安靜、絕對臥床,應在當地進行搶救,不宜長途運送及過多搬動,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

2.3、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2.4、控制高血壓,降低增高了的血壓是防止進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將血壓降得過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維持在20.0 ̄21.3/12.0 ̄13.3kpa(150 ̄160/90  ̄100mmhg)為宜。

2.5、止血藥和凝血藥對腦出血并無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 血或有凝血障礙時,仍可使用。

2.6、預防及治療并發症,重症病人應特別加強基礎護理,定時輕輕更換體位,注意皮膚的干燥清潔,預防褥瘡和肺部感染,癱瘓肢應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動運動,以防關節攣縮。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