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高压

颅内高压的概述

1、定义

颅内高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指颅内压持续保待在l5mmHg以上。正常人平卧位颅内压约为10mmHg。当脑组织肿胀、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脑血流灌注过多导致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癫痫及脑疝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治疗应尽快明确病因,从根本上解决颅内高压的症状和体征,对症处理,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症状部位

颅内

3、症状科室

神经科

4、常见病因

脑组织肿胀,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脑血流灌注过多等

颅内高压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如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如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颅内高压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颅内高压的检查方法

腰穿测压在L2~3间隙穿刺测压,若压力>l3.5mmHg或l80cmH2O即可确诊。疑有脑疝形成者,不宜做腰穿。

颅内压监测较腰穿测压准确,可动态了解颅内压变化。

脑血管造影、CT和磁共振等。

2、颅内高压的诊断鉴别方法

颅内高压要与脑积水、脑出血的症状鉴别。

颅内高压的危害

脑血流量的降低。正常成人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进人颅内,通过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进行调节。正常的脑灌注压为9.3-12kPa (70-90mmHg)。如果颅内压不断增高使脑灌注压低于5.3kPa(40mmHg)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效,脑血流量随之急剧下降,就会造成脑缺血,甚至出现脑死亡。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可直接影响脑的代谢和血流量从而产生脑水肿,使脑的体积增大,进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库欣(Cushing)反应。当颅内压增高接近动脉舒张压时,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脉压增大,继之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最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而导致死亡。这种变化即称为库欣反应。

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部分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可首先出现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出现呕吐、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及溃疡和穿孔等。

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表现为呼吸急促,痰鸣,并有大量泡沫状血性痰液。

颅内高压的防治方法

1、颅内高压的预防方法

卧位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病情允许时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脑脊液外漏的病人可借助重力的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粘附在硬脑膜漏孔处,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注意头颈不要过伸或过屈,以免影响颈静脉回流。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以免造成患者情绪激动,使血压升高,加重颅内压增高。病人躁动不安时,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勿轻率给予镇静剂,以免影响观察病情,也不可强加约束,避免因过份挣扎而使颅内压升高,应加床挡保护并让其戴手套,以防坠床和抓伤。

2、颅内高压的治疗方法

颅内高压症的治疗取决于病因、颅内高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颅内高压的程度与颅内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密切相关。因此,应尽快明确病因,从根本上解决颅内高压症状。对症处理气道阻塞、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及时、适量地给予脱水治疗,注意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