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的概述

1、定義

骨關節炎為一種退行性病變,系由于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

2、別稱

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

3、發病部位

骨關節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骨科

骨關節炎的典型症狀

1、骨關節炎的典型症狀

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常發生于晨間,活動后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症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后。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2、骨關節炎的分類

骨關節炎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兩類。

原發性是指發病原因不清,病人沒有創傷、感染、先天性畸形的病史,無遺傳缺陷,無全身代謝及內分泌異常。多見50歲以上的肥胖者。

繼發性是指由于先天性急形,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創傷、如關節內骨折,關節面后天性不平整,如骨的缺血性壞死,關節不穩定,如韌帶關節囊松馳等,關節畸形引起的關節面對合不良,如膝內翻、膝外翻等,還有醫源性因素,如長期不恰當地使用皮質激素等而引起的骨關節炎。骨關節炎發展到晚期,兩種類型的臨床表現,病理改變均可相同。

骨關節炎的病因病機

原發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至今為止尚不清楚。它的發生發展是一種長期、慢性、逐步漸進的病理過程,涉及全身及局部許多因素,可能是綜合因素所導致。諸多因素中有軟骨營養、代謝異常,生物力學方面的應力平衡失調,生物化學的改變,酶對軟骨基質的異常降解作用的累積性微小創傷等。

骨關節炎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根據慢性病史、臨床表現和X線所見,診斷比較容易。必要時可做關節滑液檢查,以證實診斷。應從病史中明確病損是原發性或繼發性。

骨關節炎的并發症

骨關節炎并發肢體關節活動障礙,嚴重時會產生肢體內翻及屈曲攣縮畸形,最后出現關節病殘。

骨關節炎的防治方案

1、骨關節炎的預防方法

避免背、扛重物。避免長時間站立及行走,中間應該有間隙時間坐著休息。大便時盡量坐馬桶、少下蹲。肥胖人群患骨關節炎比其他人明顯增多。減輕體重以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磨損,可以有效地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

2、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本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進程。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求減輕關節的負擔。理療及適當的鍛煉可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必要時可使用夾板支具及手杖等,對控制急性期症狀有所幫助。消炎鎮痛藥物可減輕或控制症狀,但應在評估患者風險因素后慎重使用且不宜長期服用。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具有緩解症狀和改善功能的作用,同時長期服用可以延遲疾病的結構性進展。對晚期病例,在全身情況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目前是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聯內容